2月27日,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举行,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张琳凭借新编越剧《一钱太守》中“刘宠”一角的精湛演绎,成功摘得“主角奖”。这是张琳继2013年以《一钱太守》获第2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提名奖、2017年摘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艺术生涯的又一重要奖项。
12年间,从“提名奖”到“主角奖”,越剧故乡绽放的这朵“白玉兰”,生动诠释了绍兴戏曲文化守正创新的当代华章。日前,记者对张琳进行了专访。
12年,终摘“主角奖”
在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20名“主角奖”提名人选中,张琳过关斩将,成为10名“主角奖”获得者之一,也是唯一以越剧这一剧种获“主角奖”的演员。
“2013年,我以《一钱太守》参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了‘主角奖提名奖’,12年来,我一直坚持不懈,最终还是以《一钱太守》再度参评摘得‘主角奖’,对于我而言,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张琳感慨地说。
事实上,在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获奖演员中,从初次“提名”到正式获奖,用同一个戏再拼“主角奖”的,她是第一位。
在文武兼备的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张琳工洒脱隽永的尹派,她有着30年的舞台演绎经历,一副剔透的好嗓子唱尽傲骨兰香和君子之风。在舞台上,她是儒雅多情的梁山伯,是引锥刺股的苏秦,也是肩担道义的官生刘宠……在生活中,她热情、自律,被戏迷们称为“琳哥儿”。她11岁入行,14岁进入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是越剧界首位80后“梅花奖”得主,也是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开出的第四朵“梅花”。
张琳饰演《一钱太守》中的“刘宠”。
《一钱太守》创排于2008年,取材于东汉时期绍兴清官刘宠的事迹。为塑造“刘宠”这一角色,张琳不仅钻研历史人物原型,更从昆曲、川剧等剧种汲取表演技巧,最终以“举重若轻”的表演风格赢得观众与评委认可。
“《一钱太守》是一出清官廉政戏,17年的创演经历不断完善了这台戏,也磨炼了我。我在人物塑造中逐渐认知了演员的艺术使命,获奖不是终点,任重道远才是我们这一代的动力与目标。”张琳说,17年来,“太守”伴随着她成长,她也以坚强的毅力战胜自我,追寻着“太守”的心路历程。“我愿如太守,冰心纯粹,初衷不改。”
“准备参评前,许多伙伴都劝我重选一个戏。我考虑再三,当年获‘提名奖’说明我有不足,经过这些年我的努力,以及各级部门的重视打磨,我决定再以《一钱太守》去参评,检验自我。”张琳说,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文化大都市,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是全国艺术人才的试金石,这次获奖是各位评委和观众朋友对她的鼓励和期望,也激励着她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奖项是对她以往艺术经历的小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激励她不断成长,突破自我,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馈社会。
“我会始终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舞台,秉持初心、探索艺术,追逐属于我的、属于‘绍百’的、属于越剧的舞台梦想。”张琳说,今天是集体的力量共同成就了这朵“白玉兰”,这份荣誉不仅属于她个人,更属于绍兴小百花这个温暖有爱的集体。
对于去年12月6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参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表演,张琳记忆犹新。
在参评表演前,张琳刚好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在为期21天的学习时间里,她白天上课,晚上的空余时间则找了学校电梯口前的一块空地唱戏,每天练习三四个小时。
“对刘宠这个角色内心思想的演绎是需要不断复习的。”张琳说。
正是由于这份勤奋,在参评表演中,张琳一举拿下高分。“这场表演,比张琳摘得‘梅花奖’时的表演还要出色。”这是众多业界人士和评委对张琳的评价。
张琳的老师、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也亲临现场观看,给予她很高的评价:“张琳的表演非常走心,经过10多年的沉淀,我不仅看到了她表演的一招一式,更看到了她饰演角色的内心世界。”
17年,打磨一角色
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创排、张琳担纲主演的新编越剧历史剧《一钱太守》,讲述的是东汉时期清官刘宠在会稽(今绍兴)担任太守时“不受一文,两袖清风”的故事,这是一部有独特戏剧视角的戏。
张琳介绍,《一钱太守》于2008年首演后,先后进京、赴沪巡演,目前演出场次累计逾70场,并拍摄成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放。
不同于以往越剧所展现的书生才子的飘逸清新,剧中“刘宠”的气质是大官生的凝重威严,需要演员举重若轻地去呈现。比如剧中有一场“斗酒”戏,“刘宠”坐姿随意,看似在饮酒谈天,但内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处于紧张戒备的状态,歌舞升平下隐藏着刀光剑影。
17年来,张琳在《一钱太守》中的表演有过几次突破。尤其是2017年,她凭该剧摘得“梅花奖”前,特地登门求教她的老师、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女小生要演出大官生的温润儒雅和胸怀气度,需要在表演上更精进,尤其是眼神、气质这块的拿捏,岳老师帮我调整了眼神、身段等细微处,让我受益匪浅。”张琳说。
《一钱太守》给予张琳的最大收获是让她突破了戏曲表演的舒适圈,从表演人物真正走向创作人物,“脱胎换骨”般重塑了自身表演风格。她所饰演的刘宠潇洒不羁却又心思细密,言语交锋玄机暗藏,于挥洒写意间可见威势。她坦言,年轻时觉得要演出这种深藏不露的感觉很难,力度稍微把握不当就会流于刻意。现在有了阅历,加上千百次地揣摩人物,表演逐渐自然和从容,可以游刃有余地拿捏“轻与重”的关系,这也是时间的馈赠。
“越剧很少有呈现宏大选题的剧目,回想创作过程既艰辛也很过瘾。”张琳说,17年间,《一钱太守》这台戏大大小小改了10多稿,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17年后,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熟悉的“一钱太守”故事,但演员的表演却给了观众崭新的观感。《一钱太守》之所以能在舞台常演常新,离不开每次演出后的复盘和打磨。“即便演到现在,我们还是会不断对剧中每个动作、每个眼神进行打磨,力求精准、传神。”张琳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 波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