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乔斯(化名)想与丈夫约克(化名)离婚,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常常“什么都不做”——孩子出生后,他不管不问;乔斯因为带孩子的事与公婆起冲突时,约克在旁也当“隐身人”,甚至看着公公恼怒失控要打乔斯时也默不作声。
争执中公公打儿媳,儿子在旁默不作声
乔斯和约克结婚数年,孩子也已经4岁了。在外人看来,他们家庭美满,但只有乔斯清楚,自己在这段婚姻里一直过得很压抑。
尤其是女儿出生后,日常的育儿琐事全由乔斯一人承担,约克鲜少参与其中。前两年给孩子冲奶粉、换尿布,这两年送幼儿园、喂饭,这些活大都是乔斯包揽。每天早上,她把孩子收拾妥当准备出门,约克才慢条斯理地起床,洗漱完毕还有婆婆做好的热腾腾的早餐等着他。
因为两代人育儿理念不同,乔斯和公婆频繁起冲突。一次,乔斯下班回来,发现公婆忙着在厨房做菜,约克在书房处理工作,而由公婆从幼儿园接回来的孩子则独自拿了个手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这让乔斯很不满,她日常就提醒公婆要注意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要时刻把关孩子在线浏览的内容,不能让孩子肆无忌惮地玩手机。
但婆婆的理由是想尽快把晚餐做好,所以把公公叫去厨房帮忙,腾不出时间来看管孩子。乔斯觉得比起早点吃上晚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习惯。你来我往的争执,很快升级成争吵。公婆觉得很委屈,日常这么辛苦帮忙做饭、带孩子,儿媳妇不仅不感激,还对他们有诸多不满。而乔斯则态度强硬,她觉得他们这种育儿方式对孩子不好,还不如不帮忙。双方各执一词,嗓门越来越大,恼怒之下,公公突然情绪失控一巴掌打向乔斯,这让乔斯很错愕。为了避免吃亏,乔斯赶紧抱着孩子夺门而出。坐在书房门口目睹全程的约克则一句话都没有说。
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发生,结婚后,乔斯和约克一直与公婆生活在一起,没有独立婚房,乔斯一直努力适应着他们家里的生活节奏,但大多数时候,她都觉得自己像一个外人,尤其是在与公婆产生矛盾时,约克大多默不作声。这次与公婆的冲突之后,乔斯更意识到,如果长期在这个家里生活下去,不仅自己会心情抑郁,而且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一切,都让乔斯对这段婚姻感到无比绝望,也更加坚定了她想要离婚的决心。
男人在家庭里没担当,女人变成了“孤军奋战”
其实约克在单位表现很不错,前两年还提了中层,面对复杂的工作难题,他能有条不紊地沟通解决,同事和领导都很认可他的工作能力。可回到家中,约克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延续着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日常琐事全由他父母打点。结婚前他的内裤都是由他母亲帮忙清洗,结婚后乔斯经常提醒,他才有了自己洗内裤的意识。婆婆反而嫌乔斯多事,只要看到约克有换下的脏衣服就顺手帮他洗了。
面对父母的指责说教,约克也一向保持顺从,父母说什么他听什么,从来不会反驳,所以在父母与乔斯发生矛盾时,他也没有办法像乔斯期望的那样“挺身而出”,总是在一旁沉默不语。这让乔斯很不满,她多次找约克沟通这个问题,质问他为什么不居中帮忙缓和婆(公)媳关系。约克无奈地表示:“你们该说的都说了,我又能做什么呢?”
也是因为约克的这种态度,女儿出生后生活中的各种决定,从孩子喝哪个牌子的奶粉到要打哪种疫苗,从孩子选哪个兴趣班到该上哪个幼儿园,拿主意的都是他母亲或者乔斯。而婆媳两人一旦出现矛盾,就会引发家庭大战。公公一般都站在婆婆那边,而约克却不帮着乔斯说话,所以乔斯总觉得自己一直是“孤军奋战”。
当乔斯向约克提出离婚时,约克很意外,在他看来,两人从婚前到婚后一直相处得很好,他很爱乔斯,觉得她符合自己对另一半的全部要求,而乔斯和他父母的争端,他一直觉得是家庭琐事,在他看来“都听父母的不就好了”。
婚前互补的个性,婚后成为相处的难题
在约克印象里,家里大小事一直是由强势的母亲做主,父亲选择顺从以维持家庭和谐,约克在青春期时也试着反抗,但他的意见和选择大多不被重视,所以后来就习惯了在家里收敛自己的真实想法,一切听从父母的安排。
在乔斯和约克相恋时,两人也是因为个性互补而相互吸引。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乔斯从小独立能干,一直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约克一直在恋爱中表现得很顺从,大部分事都听乔斯安排。像每次出去旅行,乔斯能把一路上的吃住行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约克也乐得轻松,享受着乔斯的照顾,他们以为这就是彼此适合。
刚结婚的时候,乔斯和约克大多在外面吃饭,享受二人世界的生活,而乔斯和公婆也相敬如宾,生活平淡而幸福。但这种平衡在孩子出生后被打破,婆媳之间对孩子养育和教育方式的不同,让乔斯和婆婆之间矛盾不断。
在乔斯的眼里,婚前顺从的丈夫,在婚后变得越来越看不顺眼,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婆婆事无巨细地操办一切,不仅让约克习惯了依赖,也让乔斯在与约克的相处中失去了存在感,进而摩擦不断。
因为约克不愿意离婚,乔斯只好约了心理咨询师,分析两人之间的问题。
当约克被认为没有完成与父母的“心理断乳”时,一开始他并不服气。心理咨询师钱国正说,每个人身上背负着多重角色,约克在职场中的表现是社会角色的一部分,目前很获认可;但从家庭角色来说,比起承担起丈夫、父亲的责任,他始终还活在父母的儿子的角色中,没有独立出来,没能在处理婆媳关系时站对立场,更没能给予妻子和孩子应有的支持,缺乏应有的担当。
钱国正建议约克分清在家庭中不同的角色认知,明确作为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身份后该怎么做,在妻子和他父母产生问题时,要学会化解矛盾,而不是逃避。否则家庭关系只会越来越恶劣。
心理咨询师:
子女的婚姻生活
父母别过多参与
在乔斯和约克面临的婚姻危机中,藏着一个许多家庭都面临的问题:父母在子女婚姻中缺乏边界感。
当乔斯向约克提出离婚时,约克的父母也十分讶异,他们这才意识到各种“为你好”的付出,竟然也成了破坏儿子婚姻的导火索。
原来,在约克父母的婚姻中,父亲因为母亲的强势一直过得十分压抑,所以家里发生婆媳矛盾时,为了取悦妻子,也为了发泄多年来的压抑情绪,他将怒火对准了乔斯,甚至动手打人。
“在与两位老人交流时,发现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尽心尽力地帮忙养育孩子和操办家务。但他们未曾意识到,过度的参与和付出,反而给小家庭造成了诸多矛盾。”钱国正表示,父母在子女的婚姻中,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小家庭是好事,但要有分寸。当小两口主动求助时,给予积极回应与支持;若他们没有需求,父母就不应过度参与。如此,双方都能感到舒适,家庭关系才能和谐。
经过多次沟通,约克意识到自己必须做出改变,要与父母完成某种程度的分离。而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公公,也向乔斯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为了建立小家庭的边界,约克也决定和乔斯搬出父母家,小家庭的事情由自己和乔斯共同承担,大家庭的事情再由父母加入一起商量解决,希望以此改善婚姻关系,让家庭关系趋于平和。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干政 编辑:丁浩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