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越读越有味

2025-03-03 10:25

来源:

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梁永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每次读到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雷锋的身影和那本书页泛黄却历久弥新的《雷锋日记》。

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很少送礼物给我,因此,父亲在我上初一时送给我的那本《雷锋日记》,就显得弥足珍贵。由于读得遍数多,《雷锋日记》中的不少经典句子我都信手拈来:“革命需要我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雷锋只走过了短短22年,但他的思考,他的追求,都被他用诚挚的心写进了日记。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却留下了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而且,平实朴素的语言,恰到好处的修辞,使他的日记极富感染力。

时隔三十多年,父亲送给我的《雷锋日记》书页早已泛黄,但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却在我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雷锋日记》用朴实的语言阐明了共产党员的追求、信念和操守,教会了我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廉洁、有责任感的人,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么多年过去了,《雷锋日记》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消失,反而越发清晰明亮起来,每每想起让我受益无穷。

岁月荏苒,日月如梭,一晃,雷锋因公殉职离开我们62年了,但是《雷锋日记》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仍闪烁着他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时至今日,雷锋精神依然绽放着璀璨的光辉。每次我重新捧起《雷锋日记》如饥似渴地阅读时,犹如穿越时空和“雷锋”面对面交谈,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在学思践悟的同时,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次洗礼。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如今,这段摘自《雷锋日记》中的经典话语贴在我的办公桌上,每天一上班就能看到。每当我精神懈怠或者工作松劲时,我都会把这段话当作一把标尺和一面镜子,进行丈量和对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做一个合格的“螺丝钉”、做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做一片默默奉献的“绿叶”,才能真正把党员的标尺立起来,彰显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或许,这就是《雷锋日记》带给我的最大启迪。

作者系河南省平顶山市读者

故事碎片的绝妙组合

朱建焕

在阅读2024年第10期《人民文学》中作家钟求是的短篇小说《故事收容室》时,惊奇地发现一个虽不是文本主题,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发生在“边窗咖啡店”,主人公含丹在阅读自己刚买的一位意大利女作家写的随笔集,这本书的书名不是其他,而是《碎片》,书中聊着杂七杂八的话题,如“一个非常精彩的附庸”“恐高症”“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我不知道钟求是是否有意借这本书的书名来隐喻他的小说主题,因为《故事收容室》也大体由四个女人的故事碎片组合成文,并且我在阅读这篇小说时被他组合这些故事碎片的绝妙写作手法惊艳到了。

首先,组合这些故事碎片,或者精神碎片,需要考量的是它们的顺序关系,钟求是站在含丹的角度,以她的故事作为重头戏,串联起来了她所听到的素颜女、浓妆女和咖张的三个小故事,可谓以大带小,层次清晰。为了让情节发展显得符合逻辑,作者对于主人公含丹的故事处理颇具匠心,文章中既有直接描述的部分,即含丹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为,也有她自己在咖啡店“故事收容室”里精心口录的部分,甚至还包括让读者自己通过猜测想象出来的部分,这三个部分虚实结合,有机组成了含丹的完整故事,让广大读者对她的人物形象有了立体的感知。

反观素颜女、浓妆女和咖张的故事碎片,作者则没有如此煞费心机,因为优秀的小说最好站在一个人的视角讲述,如果在小说写作过程中频繁更换观察视角,那么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上的障碍,使他们产生凌乱感觉。基于这个理由,素颜女和浓妆女的故事被安排通过用“故事收容室”口录这一方式完成,含丹作为听众侧面了解到了她们的故事,而对于咖张,则主要是含丹与她的直接交流中完成呈现。这种详略不一、正侧两面的处理方式,让我们能够清晰定位它们在完整组合体之中的不同形状和不同重量,也正是因为它们的不同形状和不同重量,故事碎片组成的整体才显得更加和谐,更加完满。

四个故事的区别除了体现在外形和重量之外,实际上它们的内核也迥然有异,四个人虽然都面临人生困扰,但细细探究,这四个困扰的主题参差各异。

浓妆女的人生痛苦可以用“爱别离”来概括,她曾经的男朋友老丁拉黑的不仅是她的微信,更拉黑的是她内心的灯。失去了老丁的无原则迁就和偏爱,她只能面对无边的寂寞。素颜女的人生痛苦,确切的说,就是“求不得”,她精心写就的一篇小说,却阴差阳错因与一位她素昧平生的作家的文章在情节上雷同了惨被淘汰,也因为这样一次人生挫折,她陷入困境不能冲破内心藩篱。

咖张的人生困扰其实是“怨憎会”,这里既有她对大厂工作的怨气,也有她对男友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憎,虽然这些怨憎给她带来失眠和痛苦,同时也为她创立“故事收容室”提供了灵感,这也为含丹这样的知性女士的出场提供了合理背景。

当然,含丹的故事碎片是组合整体中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最不容易把控概括的部分,因为她对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的情感相当纠结和复杂,对于前夫马波,既讨厌他的虚伪,内心深处还是对他留有一丝关心和好感。对于现任丈夫杨少伸,既满意他的上进,也隐隐对他在与其他女性相处上存有担忧。对于婆婆,既庆幸他的大气,有时也受累于她的强势。对于儿子小格,她既高兴于他的懂事,同时还害怕他越来越与她的疏远。

钟求是在组合这些故事碎片时,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泥工,在泥刀上下翻飞的过程中,一堵墙浑然天成,同样道理,四个人的故事也在他高超写作手法下无缝链接,让读者很难把它们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妙状态中进行隔离。

除了故事碎片组合功力相当出彩,作者在设计这些细小碎片的质地和成色上,也是绝不含糊。比如描写含丹与儿子小格的关系上,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分两处进行了伏笔,一是在一开始的时候“马波看见了,走了过来。他朝车内投了一眼,算是跟她打过招呼,然后拉起儿子的手一起往前走,很快进了小区的门。一段不长的路,儿子回了两次头。这让她安心了些。”

“还有一点让她不舒心的是,儿子的脸蛋长相跟他亲爸挺像,尤其是眼睛和嘴巴,仿佛一个模子倒腾出来的。鼻子虽然不够像,但据说随着年龄增长鼻梁会变高,这又靠向了他亲爸。怎么说呢,她真不愿意自己以后的日子里,一恍惚又看到了大马那张脸。或者说,她不喜欢这种提示而时不时想到那个人。”

通过这两处描写,广大读者马上能够心领神会这对母子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而且能够引起深沉的共鸣,为作者在这么小的细节上用尽心力而拍案叫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好的小说故事碎片组合就应该像庐山全景,从各个角度都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故事收容室》这篇小说完全做到了组合上的精致巧妙,是短篇小说中的上乘力作,值得我们每一位小说创作者体会学习。

作者系上虞区华维外国语学校教师

作者: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