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屋顶漏水了,这个该找谁处理呢?有没有联系方式?”在柯桥区柯桥街道红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今年69岁的广西籍居民陈志琼手拿平板电脑,向社区的工作人员展示拍摄的楼道照片。随后,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察看情况,同行的还有热心的志愿服务者、温州籍社区居民蔡叔叔。像这样“随迁老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场景,在红建社区早已屡见不鲜。
成立于2014年的红建社区,由两个社区和一个居委会合并而成,下辖共19个小区,因为紧邻中国轻纺城,这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如今辖区内60%左右的居民属于流动人口,其中有不少“随迁老人”,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社区生态。因此,针对“老漂族”的困境,社区也探索出了不少特色做法。
“轻纺城生意最热闹的时候,我们社区有足足80%的居民是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老人’。因为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同,每逢过年过节,我们就召集‘随迁老人’和本地老人们一起体验绍兴的风俗习惯。”红建社区党委副书记胡燕飞向记者介绍,近几年,社区还办过几场邻里宴,让“随迁老人”各自亮出一道家乡菜,再由本地居民端出地道的绍兴菜,在美食交流中消除地域文化隔阂。此外,社区还发掘了像蔡叔叔一样乐于助人的“随迁老人”担任志愿者,形成新老居民共治的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颇具特色的巾帼共富工坊如今也成为了红建社区文化融合的新载体。这个基于柯桥纺织特色的共富工坊,不定期开展窗帘窗饰加工培训、周边软装手工品制作培训等,在邀请本地老人的同时,也会邀请“随迁老人”一同参加。“有的阿姨学了缝补技巧,空闲的时候就可以接点门市部的手工活带回家做,甚至去再就业开加工作坊,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让异乡生活更为充实、热闹。”胡燕飞说,希望能够通过搭建更多交流平台,让社区的“随迁老人”真正实现“此心安处是吾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