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敬佑 文 受访者供图
绍兴鉴湖边的水街壹号文创园,幽静而神秘。荼白艺术工作室在文创园的2号楼。工作室的主人周晓慧,一位来自景宁畲乡的年轻女画家,就在这里进行教学和艺术创作。
工作室有两层,房间很大,进门的墙壁上挂着一幅长约2米的大画。画面上,一位女舞者,抬腿举手,挺胸似旋,手里舞着一条长长的绸巾,轻云一般的绸巾似烟似雾,衬托舞者飘飘如仙。其背后没有任何景物,而是用墨色渲染出一片淡雅素朴的底色。舞者穿着一件黑色背心,身子以留白和灵动的墨线构成,轻盈欲仙的舞姿把人带进如幻如梦的境界。
这幅题名《飘》的画是周晓慧2020年的作品,她可能很喜欢这幅画,所以将它挂在进门就能看见的显著位置。周晓慧擅长工笔人物画,这是中国画的一个流派,用工笔手法细致地刻画出人物的姿势、神态,向观者传递人物精神世界的美感。
创作工笔人物画不仅要有扎实的人物造型能力,还要有对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精准把握,这些都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是“知其黑,守其白”的艺术再现。创作这样一幅“计白当黑”的画,往往需要画者静下心来,潜心研究黑白布局,孜孜不倦地投入数个月甚至一年时光。这对好躁动、喜近利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周晓慧却乐此不疲,将每一次作画都看作是人生路上的一次向纯真高度攀登的锻炼和修行。
周晓慧来自景宁畲乡,2013年考入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师范学专业,师从著名人物画家、教授吕国钢先生,毕业后又成为杭州师范大学中国人物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她是科班出身,所以具备较扎实的中国画理论功底,也受到名师的亲炙,这让她的从艺之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她钟情于水墨风格的工笔人物画却是她自身审美倾向与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周晓慧的故乡,那里山高林密,风光绮丽,时有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启人遐思。周晓慧说,她从小就常常会对这种景色产生许多联想,并诱发了她将幻景画出来的愿望。后来她爱上绘画并考入美术学系专业,这给她的理想插上了翅膀。家乡的奇特风景,秀美人情,加上自己的悟性,她毫不犹豫选择了黑白人物工笔画作为自己专攻的方向。
我在她的工作室里看到了迄今为止她最满意的一幅大画《云山深处》。这幅画高2米,长1.8米,是她花了近半年时间完成的。画面由六位衣着民族盛装的畲族姑娘组成,人物的神态安详,动作自然,服饰深浅不一,但人的肤色都是白皙的,背后是一片模糊的山与树。整个画面给人有动感,却不失宁静,而黑白对比恰到好处,墨线的勾勒生动而流畅,表现了画家不凡的功夫,也给画面带来了一股生气勃勃的灵动之感,这是一幅优秀的黑白水墨工笔画。
这幅画也是去年省美协选送十四届全国美展的参评作品(全省只有65幅中国画被选送),可惜在最后评选时,这幅画落选了。消息传来,周晓慧说,虽然止步于全国美展,但她对这幅作品饱含深情,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冷静下来后她也在反思,她认为这幅画的前景太孤立了,应该让云雾缭绕于人物,给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觉。这既合乎画题,同时也是畲乡的真实写照。
她在与我对谈时还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她说,自己的工笔人物画都画得太实,没有对“虚”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虽然非常注意黑白之间的关系,但虚实却考虑不多。家乡的云雾缥缈,时隐时现的梦幻般景象是许多游客到景宁打卡的一大亮点,而自己长期生活在那里却未予以着重表现。
周晓慧现在是省美协会员,她说自己有一个目标就是想成为中国美协会员,那就要脚踏实地倍加努力。其实,在她不长的艺术生涯中,取得的成绩已经不俗了,如《希望》入选“乡村振兴童话云”和浙江省美术作品展;《白霓裳》入选第四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一路繁花》入选“时代画卷”浙江省首届黄宾虹艺术双年展;《云山深处》入选省第十五届美术作品展等。
当然,我很好奇,一个景宁青年为什么选择把绍兴作为自己创发之地呢?她笑了笑指了指坐在一边的丈夫说,他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情趣相投,所以走到了一起。我们为什么选择绍兴?一句话,就是我俩都喜欢这座城市,我在这里读的大学,在这里有我的许多老师和同学,他们待我如亲人一般,所以我把绍兴作为第二故乡了,愿意在这座城市扎根、生活。
周晓慧与丈夫办了一个艺术工作室,周末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平时则是他们学习、研究、创作的时光。这是时下盛行的新业态工作方式。周晓慧说,她喜欢这份工作,因为一周的大部分时间可由自己掌控安排,这样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体验生活,沉浸在热爱之中,这是她最满意的了。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