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做“分外事”, “绍兴胖东来”‌未来可期

2025-02-28 14:16

来源:

在电商平台动辄“分钟级配送”的今天,传统商超的转型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生死题。千客隆城东店挂出闭店改造的告示,折射出实体零售业在时代洪流中艰难转身的图景。(2月27日《今日越城》)

零售业的变革向来残酷,从大卖场的“一站式购物”到新零售的“指尖下单”,商业逻辑的更迭往往伴随着行业格局的重新洗牌。千客隆选择以生鲜为突破口,看似是回归最原始的“柴米油盐”,实则暗合了消费升级的本质规律,当线上购物体现极致效率后,线下消费的核心竞争力正逐渐回归温度感与确定性。将生鲜面积扩大50%,表面是对商品结构的调整,实则是重构“社区客厅”的勇敢尝试,当超市能闻到刚捕捞的新鲜海味、摸到带着泥土的春笋……这些细节构成的生活仪式感,恰是线上购物无法替代的“场景消费”‌。

将胖东来作为学习样本,本质上是对商业本质的重新认知。这家河南零售企业之所以成为现象级案例,不在于其货架陈列的精妙或营销手段的高明,而在于用二十年时间编织起一张覆盖社区生活的服务网络。从免费维修家电到暴雨天送顾客回家,这些超出商业契约的“分外之事”,构筑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超越买卖关系的信任纽带。千客隆学习胖东来的真正难点,不在于简单复制海鲜专柜或商品分级,而是重构“社区商业服务商”的角色定位。当收银员能够熟练记住附近居民的爱好和忌口,货架摆放能够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取用习惯,这场转型升级才算真正走上正轨。

从更宏观的经济视角观察,传统商超的转型实际是城市商业生态的重构。当盒马、山姆等新业态不断蚕食市场份额,本土企业反而展现出独特的生存韧性。这种韧性源于对区域消费文化的深刻理解,绍兴人偏爱的醉鱼干、梅干菜,老年人习惯的散装糕点……这些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商品矩阵,构成了抵御“外来选手”冲击的缓冲带。千客隆若能将这些消费文化进一步转化为竞争优势,在生鲜区开辟出地方特产专区,在服务中融入方言交流等本土元素,或许能更加快速高效地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商业世界的竞争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能在菜篮子里装进人间烟火的商家,终将在时代的潮起潮落中找到自己的锚点。当五月的千客隆城东店重新开业,人们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装修一新的卖场,更是一个懂得在柴米油盐中酿造生活温度的“绍兴胖东来”。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