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4年度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名单公布,滨海新区13家企业研发中心入围,涵盖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13家企业研发中心获得年度“省字号”认证,足见滨海新区科研实力之强劲。这些企业基本都是行业龙头或业界新秀,内生动力汹涌澎湃,创新实力不容小觑。其实,滨海新区的企业研发中心远不止这些,目前已累计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3家、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90家,形成了多层次、阶梯化的科研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撑,华为每年将1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并在全球设立多个研发中心;阿里巴巴设立的达摩院,专注于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并通过阿里云等平台推动成果转化;腾讯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通过投资和孵化支持创新企业发展;海尔的HOPE开放创新平台,连接全球资源,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快速创新。由此可见,一个企业要卷赢同行并立于不败之地,科研就是源头活水,越重视则“水”越活,投入越大“水流”越大,“灌溉能力”也就越强。
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滨海新区显然深谙企业需求,面向全球招纳人才,出台政策留才用才,建好平台育才聚才,不仅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奖励企业研发中心,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当然,企业研发机构也要与时俱进打开格局,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期权等方式激励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搭建内部转化平台或与外部机构合作,加速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加大开放力度,重视专利申请和保护,积极与外部资源深度融合;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避免闭门造车,提升全域竞争力。
让科研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让活水更活,企业才能更活。
作者:苏小坡 编辑:尉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