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2月16日上午,伴随着一阵激昂的鼓声,越城区第十二届艺兰节暨科普文化下乡活动开幕式在鉴湖街道坡塘村云松客厅举行。暖场节目《喜庆锣鼓》由鉴湖街道南池村10位村民组成的越王鼓队倾情献演。这支越王鼓队的成立,离不开文化特派员周仕的努力。
两度投身南池村组建打鼓队
2022年,南池村文化礼堂荣获了浙江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称号。为了有效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村“两委”计划组建几支文艺队伍。南池村历史悠久,传说中越国大夫范蠡养鱼、终年不涸的“下池”就在此处。史书记载“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因此,村“两委”萌生了组建一支“越王鼓队”的想法,希望将挖掘南池越国文化与中国鼓这个非遗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然而,当时村民对打击乐器知之甚少,组建鼓队面临重重困难,其中最大的难题便是寻找专业教学人员。为此,南池村党委书记谢利川通过绍兴市文化馆,找到了90后、市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周仕,双方迅速建立合作关系,一支由12位平均年龄55岁的村民组成的鼓队成立了。
周仕指导村民击鼓。
自2023年8月起,周仕便投身于培养南池村的“越王鼓队”。“起初村里的叔叔阿姨们对打击乐一无所知,也不识乐谱,但打鼓热情很高,学习速度之快令人惊喜。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异常顺畅。”周仕说。由于队员乐理基础较为薄弱,周仕便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最初教授的是周仕自己编排的简单易学的曲目,然而没过多久,他惊喜发现村民进步神速,于是很快转入了专业鼓曲的教学阶段。
2024年6月,周仕被聘为区级文化特派员,由于之前的缘分,周仕顺理成章下驻到南池村,继续鼓队的培养教学。周仕告诉记者,自从成为文化特派员后,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希望带领越王鼓队迈上新的高度。因此,他开始对鼓队教学内容进行升级,先后引入了两首较具挑战性的鼓乐曲目《龙舞》与《喜庆锣鼓》。其中,《喜庆锣鼓》一曲的教学就持续了将近3个月之久。“队员们虽然年纪不轻了,但都非常肯学,每次上课精神饱满,充满朝气!”南池村村干部马梅钗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了队员表演及排练时的视频。视频里,队员们目光炯炯、容光焕发,打起鼓来气势磅礴,即使排练也丝毫不懈怠,全神贯注投入其中。
据悉,除了每周二晚上七点至九点的常规课程,越王鼓队还会在一周内自发组织三到四次排练。周仕告诉记者,由于队员们的积极性很高,他在南池村的教学工作进行顺畅。“配合如此默契,也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周仕说道。
乡村鼓队演出平台变大了
周仕除了担任市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会长一职,还经营着一家专业打击乐中心,日常工作相当繁忙。为了确保越王鼓队的训练不受工作日程的影响,周仕安排了徒弟韩琪来负责日常教学工作。每个月,周仕都会抽出时间与韩琪深入交流,针对越王鼓队当前的技术水平和成员能力,共同探讨并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教授哪些曲目最能促进鼓队的整体进步。每周二韩琪教学后,周仕都会要求他拍摄本堂课的进度视频,并通过视频找出排练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如此,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让越王鼓队在周仕的远程指导下持续稳步前行。
1月19日晚上7点,南池村文化礼堂灯火辉煌,一场盛大的“村晚”在此拉开帷幕。序曲是由周仕率领的越王鼓队激情演绎的《金蛇迎春》,为整场晚会奠定了热烈而喜庆的基调。整场“村晚”精心策划了13个丰富多彩的节目,除了震撼人心的打击乐表演外,还有越剧、莲花落等,赢得了不少业内人士及村民的好评。据周仕介绍,这场别开生面的“村晚”历经了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他不仅与徒弟韩琪携手编导了开场序曲《金蛇迎春》,还动员了打击乐中心的其他资深教师,共同投入到整场晚会的策划与导演工作中。此外,压轴节目南池村歌《古韵南池》,也是由周仕及其团队进行作曲。
“成为文化特派员后,越王鼓队的演出平台变大了,有更多机会参加区里、市里的比赛与活动。每当要参加这种活动时,我会组织自己的团队来南村教学,最多时有五个老师教学。”周仕说。据悉,南池越王鼓队已经连续两年登上越城“村晚”。
“经过周老师和他团队的努力,我们村的越王鼓队‘敲出山’了,许多活动都邀请我们去暖场,这不仅极大提升了我们村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独特的乡村文化。”谢利川骄傲地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俞姝萱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