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智汇绍兴国际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中心,走进位于4楼的绍兴锋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负责人徐锋正端坐于办公桌前。
毕业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徐锋,如今拥有着国家专利代理师、浙江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等多重身份。从行业新人到一手创办“锋行”事务所,近14年里,他留下了诸多令人瞩目的高光时刻,也在绍兴知识产权领域,走出了一条独特而精彩的成长之路。
人物名片
徐锋,1989年生。绍兴锋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创始人,国家专利代理师,浙江省首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调查官,浙江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绍兴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兼职调解员,中国国际商会绍兴调解中心涉外商事调解员。曾获“浙江青年工匠”“绍兴市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创办越城区技能大师工作室。
专注工作的徐锋。
凸显数据的价值
在许多人眼中,知识产权似乎是个高大上的概念,事实上,它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生活角落。例如,购买商品时的商标,各类物件独特设计、内部核心技术的专利,电脑软件版权……简单来说,徐锋的工作,就是帮助创作者给这些创意和智慧成果贴上“专属标签”。
从2011年入行到2018年自主创业,再到事务所规模日益壮大,徐锋在摸爬滚打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也在行业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实现了一次次突破。于他而言,辅导完成全市首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无疑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大闪光点。
时间回溯到2023年。当数据海量涌现,给数据产品上“户口”成为知识产权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起步之初,浙江省选定14个市、县(市、区)作为首批省级试点,越城区便是其中之一。由相关部门指导,徐锋及其团队接受培训,并承担起向企业介绍推广的任务。
据徐锋回忆,两年前某日,他在越城区一产业园内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培训。台上,他认真讲解数据知识产权的概念、意义以及申报流程。台下坐着的,正是园区企业的代表。培训过后,一家专注于医疗器械研究的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深耕口腔治疗领域,在儿童乳牙修复方面,已积累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能申报吗?”
随着探讨深入,徐锋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申请数字知识产权登记的极佳案例,“该公司采集了不同年龄段儿童乳牙数据,通过建立实际乳牙数字模型,可以为乳牙预成冠牙模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使乳牙预成冠形态更逼真。”
“数据知识产权,最重要的是凸显数据价值。这要求我们回答:数据从何而来?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创新性和实际意义?”徐锋向记者解释道,“我们首先要理解‘数据’,才能帮助企业理顺思路,进而明确应用场景,建立合理算法规则,彰显数据独特性。”
首次尝试远比想象中艰难。申报期间,徐锋和团队成员多次前往企业,与技术人员深入交流,从数据采集来源到数据筛选规则,从应用场景描述到算法模型建立,每一处细节都不放过。回到事务所后,他们又开始紧张的资料整理和申报工作。尽管如此,申报仍一次次被退回,要求补证。
“这是成功案例,可以参考。”“该处表述需修改,名称不符合规范。”徐锋的微信上,仍保留着与该公司负责人的聊天记录,“首次申报时,大家对新事物理解不足、审查标准不熟悉,应用场景模糊、数据来源证明缺失、算法规则阐述不当等都成了申报的难点,只能与企业不断沟通,一步步完善。”
耗时2个多月,该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终于下发,成为越城区乃至绍兴市首例。经此“一役”,徐锋感慨良多,“从最初的一头雾水到逐渐掌握门道,每一次攻克难题,都是在为行业发展探路。”如今,徐锋的团队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成绩斐然,荣获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2023年度服务绩效评价“优秀A档”,为绍兴唯一。
化解“200万元”专利纠纷
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侵权纠纷时有发生。作为行家,日常工作之外,徐锋有着另一重身份——知识产权纠纷兼职调解员。虽聘任不到两年,他已调解过不少纷繁复杂的侵权案,去年年中的一起涉及200万元赔偿的案子,令他印象深刻。
2024年4月的一天,徐锋在线上调解平台收到了一起棘手案子:绍兴本地某炊具行业龙头企业起诉广东某工厂,指出该工厂未经许可,私自生产专利配件,要求索赔200万元。该案进入诉前调解环节,徐锋被指派为调解员。
“接手后,我详细了解案件情况,厘清事情前因后果,本地企业自行取证,提交了翔实证据,基本可认定侵权属实。”徐锋表示,本着和平协商处理的原则,他与双方取得联系,经细致沟通,双方都同意线下调解。
调解当天,可谓阵容强大。从部门负责人、技术总监到法务,双方配足了专业力量,而徐锋则只与一位市贸促会领导同一阵营。上午10点,调解开始。一方开口:“你们侵权行为属实,我们的诉求是赔偿200万元。”另一方无奈回应:“我们只是代工厂,接了大品牌的订单生产,这么多赔偿金,真的拿不出来!”双方进行着一轮轮心理和语言上的博弈。徐锋适时发言:“大家百忙之中抽空过来,本意肯定是想把事情处理好,既然各怀诚意,不妨各退一步……”
见调解员“灭火”,侵权一方顺势表达歉意,起诉公司代表也慢慢松了口,“我们苦于知识产权侵犯,赔偿不是目的,主要是想在业界形成一定威慑作用。”此情形下,徐锋提议:已经生产的产品,按业内标准赔偿,后续代工工厂每年支付专利许可费。
这一提议得到认可,但每件产品的赔偿价引发了争议。“一方认为,剔除掉各类成本后,一件需赔偿10元,另一方觉得单价太高。”徐锋说,在这个过程中,转折突然出现,“代工厂生产成本更低,可以与起诉公司合作,双方互利共赢,不失为最佳解决方案”。
在徐锋一方的耐心劝导、分析下,原本对立的双方竟讨论出了业务合作的可能性。下午5点半,漫长的拉锯战落下帷幕。本地企业同意撤回诉讼,且200万元的“天价赔偿”也降到了24万元。当双方在和解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徐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表示:“调解工作,重点在于洞察双方的需求,从需求出发,才能找准切入点,促成双方沟通,以合作共赢为导向,推动难题迎刃而解。”
从辅导完成绍兴市首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到成功调解“重量级”专利侵权案,徐锋用专业知识和不懈努力,在知识产权领域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就像一位护航先锋,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保驾护航,为绍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黎欣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