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梅韵千年,瓶如美人

2025-02-26 08:39

来源:

连日来,绍兴各地的梅花恣意绽放,暗香浮动,给经历一冬的城市增添了许多灵动。

梅花,是四君子之首,深得诗人、画家、书法家的钟爱。记者从绍兴博物馆了解到,梅花的造型及意蕴在文物中运用广泛,无论是在瓷器、玉器还是书画作品上。绍兴博物馆就有一件馆藏国家一级文物——驾鹤仙游青花瓷梅瓶,非常吸睛。

何为梅瓶,它与梅花有什么联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驾鹤仙游青花瓷梅瓶。

以梅为名

在绍兴博物馆的常设展览“越地春秋——绍兴历史文化陈列”中,陈列着一件明正统年间(1436—1449)的驾鹤仙游青花瓷梅瓶。该梅瓶为陈设用瓷,口径4.9厘米,通高32厘米,足径11厘米。肩部绘饰青花缠枝牡丹纹,腹部主题纹饰为“驭鹤仙游”和“岁寒三友”,即在松、竹、梅衬托下的云团中,有一仙人身着道袍,左手捻长须,右手托如意,盘坐在展翅飞翔的鹤背上仙游,下腹端绘饰青花蕉叶纹。画面以线条勾勒为主,淡青色辅助渲染,底层施白釉,釉色微泛青。器皿造型端庄丰腴,曲线柔美。

绍兴博物馆藏品部主任张瑞芳告诉记者,在中国,人们常把仙鹤和挺拔苍劲的古松画在一起,作为益年长寿的象征。此件梅瓶的主体图案创意正因此而来。“松鹤长春”“鹤寿松龄”也因为这种吉祥文化而作为成语固定下来。

何为梅瓶?张瑞芳介绍,梅瓶是中国瓷器的传统经典器形,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亦称“经瓶”,既是酒器,亦是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最早出现于唐代,宋元明时期较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到了明代,梅瓶已大量出现,主要用于陈设与丧葬,成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初称经瓶,本是酒器,这跟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讲筵也叫讲经,讲完之后大家要吃饭,当时的酒便装在这样的瓶子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其为经瓶。皇家如此,民间也争相效仿,经瓶一时间成了大小酒铺里的寻常物。

在插花繁盛的宋代,酒器与花器之间更无壁垒鸿沟可言。梅瓶这一瓶式虽主要用来盛酒,但也可在花事、茶事、香事等场合,作插花、陈设用。有人发现,将一枝梅花插在这造型独特的经瓶之上,瘦骨嶙峋的梅枝与造型婀娜优美的经瓶搭配起来,更具独特的韵味风情,梅瓶之名因此而来。正如宋诗所云:“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

元代的梅瓶器型已然发展得相当成熟,特别是景德镇生产的青花梅瓶,为明、清梅瓶成为瓷器经典代表器型奠定了基础。张瑞芳介绍,如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用大面积的霁蓝釉表现辽阔的海洋与天空,淡雅的青白釉涂饰雕刻生动的龙,表现了神龙出水、御云而行的景象,代表了元代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据了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目前全球仅存3件。

明代是梅瓶烧造的高峰阶段,梅瓶造型渐趋优美。当时,景德镇御窑厂中的御用梅瓶,尤以青花为重。发展至后期,制作精雅考究的陶瓷梅瓶,逐渐从日用壶瓶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一种陈设器,用于插花及观赏。

千年梅骨

梅花为何如此“受宠”?

张瑞芳说,几千年来,国人对梅花深爱有加,在文学艺术史上,关于梅花的诗词、梅花的书画数量之多,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这都得益于梅花寓意的品格和精神。

自古以来,梅花被视为高洁、坚贞的象征。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影视剧作品中,只要出现梅花,就会被赋予人物独特的性格。因为梅花在冬季就开始育蕾,尽管经受了严寒的考验,依然能够傲然绽放。它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也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凌霜傲雪、自强不息。乍暖还寒,梅开百花之先,独领天下之春,既迎接希望,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开五福”“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自古以来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因此,梅花在中国文化艺术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自古以来,梅花就是诗人、画家、书法家、音乐家,还有工匠们最钟爱的题材之一,被视为文化艺术上的重要象征。梅花的形态、色彩、香气等元素都被艺术家们广泛运用,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在古代寻常的字画、器物等,历经千余载,也就成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文物。

瓶,口小而腹大,又因其音同“平”而寓意“平安吉祥”。在古代陶瓷器中,陶瓷瓶类造型丰富,清代寂园叟《陶雅》谓:“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而梅瓶作为瓶式的一种,素有“天下第一瓶”之称,是中国陶瓷史上沿用千余年之久的经典瓶型之一。

在张瑞芳看来,梅瓶不仅形态优美,且因与梅花联系而具有象征意义。梅花清雅高洁、傲骨嶙峋,是文人墨客的精神象征。梅瓶器型捕捉此精神,既是实用器物,也是文化艺术载体。历代文人雅士生活中,梅瓶用于插花装饰,承载对梅花清骨精神的赞美与追求,是对自然美与文人精神的颂扬与传承。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童波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