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嵊州市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越”爱“剧”力愈强

2025-02-26 08:35

来源:

2月22日上午8点,嵊州市鹿山街道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越剧大舞台,随着乐声响起,戏迷轮番上场,悠扬的旋律、婉转的唱腔、生动的演绎,引得台下掌声阵阵。上午10点半,表演结束后,戏迷们依旧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中。

“家门口有这样一个平台,经常能看到这样好的戏,实在是太幸福了!”一位年过六旬的票友阿姨感慨地说,“星期六演唱会”让大家足不出户过足了戏瘾,带动了社区的“越剧热”。

而两年前,长宁社区还没有越剧大舞台,每到夜晚,各路戏迷都会聚集在长乐江堤坝上一起唱戏,一曲曲越剧通过音响设备扩散,悦耳之余也成了困扰附近小区居民休息的噪声。

场外入场内 过足戏曲瘾

因为噪声扰民,2023年,鹿山街道戏迷角的活动移入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戏迷们纷纷提出增设越剧课的要求。

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社区党总支书记吕玲英介绍,经过深入调研,了解了居民对越剧课的具体需求和期望,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利用嵊州市文化馆资源,与专业越剧老师合作,推出老年学堂越剧班和文化特派员越剧班,制订详细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每节课上,老师先介绍越剧的历史、唱腔和注意事项,结合学员的越剧功底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辅导。大家跟着老师认真学、认真唱,一遍遍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纠正了唱腔,掌握了越剧的唱调,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越剧班每周都会吸引50多名居民前来学习,节节课爆满,大家学习越剧热情十分高涨。许多观看过演出的中老年人,变成了越剧的忠实粉丝,他们在社区中相互交流、切磋,分享自己的见解与感受。

俞瑞森是资深的越剧表演艺术指导老师,在嵊州市弘播实验学校戏曲系执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越剧新生力量。他在长宁社区担任文化特派员越剧班的老师。为了让学员更深入地了解越剧艺术的精髓,他精心挑选了多个经典唱段进行现场演绎,让学员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越剧表演风格的情真意切。

过君英是嵊州市越剧团退休职工,目前担任长宁社区老年学堂越剧班老师。在她的精心培育下,长宁社区的25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能够精彩演绎《十八相送》。

为了帮助戏迷进一步提升演唱水平,长宁社区于2024年3月设立浙江越剧团金派当家花旦裘锦媛“媛心如锦”工作室,不定期对社区越剧爱好者进行艺术指导,累计受益戏迷200余人。今年3月15日至16日,长宁社区将举办“越音溯千年·寻根在嵊州”裘锦媛工作室周年庆暨全国戏迷文化溯源之旅,让戏迷们深度感受越剧故乡文化的魅力。

越剧大舞台 提升凝“剧”力

长宁社区自2022年1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传承和推广越剧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当地居民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为了避免噪声扰民,根据走访中收集到的居民需求,长宁社区将“越剧惠民”作为社区特色活动之一,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打造“越剧大舞台”,日常可容纳100人左右,是社区开展越剧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每周六上午和下午,在街道文化站的指导下,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小区达人、戏迷们,联合在越剧大舞台举办两场“星期六演唱会”,上午是长宁戏迷角演唱会,下午是鹿山街道各戏迷角演唱会。定期邀请越剧团演员与居民同台演出。

目前,长宁社区组建戏迷角、开设老年学堂越剧班、文化特派员越剧班;成立越剧社团、越剧名家工作室等,组织开展越剧文化传播文明实践活动,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也让居民更好地领略越剧的无限魅力与风采,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周边下马村、小砩村等村的村民,也经常来长宁社区看戏。这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吕玲英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长宁社区的戏迷变得越来越多。目前,长宁社区固定参加活动的戏迷就有近200人。

吕玲英表示,长宁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继续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越剧艺术魅力,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童 波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