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月芳:我希望能创作出属于我们绍兴人自己的故事。

2025-02-20 08:30

来源:

“你岸边的那座小楼,红妆的新娘多情的杨柳,八字桥走过我年少春秋。”近日,这首由越城区委宣传部推出的《运河》,在各种活动开场前播放,获得了很多人的关注。

陈月芳(左)在签名售书。

这首歌的作词人,叫陈月芳。她老家在上虞,大四那年,因为所在大学放假早,她便去浙大同学处玩耍,恰逢绍兴专场招聘会在浙大举行,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了一家银行的简历,谁知一路过关斩将,直接到了体检环节。趁着体检的机会,陈月芳第一次来到越城,看着古城的白墙黑瓦,她感受到了这里不同于老家、也不同于大城市的独特氛围。“越城厚重、沧桑、婉约、神秘,还带着一丝隐忍的热烈,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并决定留下来。”陈月芳笑着说。毕业后,陈月芳在八字桥边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20年。即使2006年之后,她去了柯桥区工作,但还是选择住在越城,每天开车去上班,“住在越城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喜欢这里的风景和人文。”

陈月芳告诉记者,刚来越城时,她就喜欢一个人跑到各个景点,看看当地的居民生活。“那个时候古城里还有很多人力三轮车,我会让三轮车师傅带着我到处逛,有时候也会自己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古城的大街小巷。”20年来,陈月芳用自己的脚丈量了越城的每一块土地,把古城的变化都看在眼里。“我觉得越城最大的变化就是景和人的变化,绍兴八大历史街区的建设,让鲁迅故里、书圣故里等景点都变得越来越好了,包括我居住的八字桥附近,能感受到硬件设施都在不断优化,还引来了不少像麦秸这样的诗人。”陈月芳说,“另外,古城内在的气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我刚来的时候,觉得这里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涌入越城,有穿汉服逛街的,也有在桥边弹吉他的,现在的它,到处都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由于对越城的热爱,一向喜欢写作的陈月芳,将越城的点点滴滴都融入进了自己的作品里。除了《运河》这首歌,陈月芳还有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向年年》,主人公向年年的住所就在八字桥附近的马弄。“她突然很想念马弄口的武汉鸭脖,于是又走过去买了一份中辣的。她特别喜欢鸭脖店的老板娘,四十多岁的年纪,长得很普通,高高壮壮,但笑起来很好看……”“手机里还有好多照片。最近的几张,是缪远刚来绍兴时,两人去沈园,她给他拍的,背景大都是萧瑟中热烈开放的梅花。”在书中,有很多这样与绍兴生活相关的细节描写,看起来特别亲切,一下子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因为我家附近就是马弄,所以对这一块区域非常了解,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就把之前看到的各色人等的生活写进了故事里。”陈月芳介绍。

陈月芳告诉记者,《向年年》这部长篇小说耗费了她三四年的时间,彼时,两个孩子还很小,需要母亲的陪伴,她只能利用每天哄孩子们入睡后的时间进行写作。晚上十点后,夜深人静之时,正是陈月芳创作的好时机;周末,当其他人都在享受休息时间时,陈月芳却选择趴在电脑前认真码字……“我没有其他爱好,最喜欢的就是写点东西,另外,就是走出去看看风景、听听普通人的故事。”陈月芳说。

据陈月芳介绍,她的新作《看似完美》也将在不久之后出版,同样是一部以绍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现在,该小说正在她的微信公众号“月色无痕”中连载,评论区里,有不少网友都在“催更”,更有读者赞誉其文笔细腻,仿佛亲身经历般真实动人。

在陈月芳看来,写一部关于绍兴的动人作品,并不需要去刻意采风,“我本来就生活在这里,体验着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人文气息时刻浸润着我,为我带来无穷的灵感。”陈月芳特别喜欢香港作家亦舒,亦舒的作品多以香港的生活为背景,无意之间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香港的生活,陈月芳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让绍兴被更多人看见,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之中爱上绍兴这座江南小城。“我觉得宣传推介一个地方,最好的方式不是专门去搞一些主题创作,而是去写这个地方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这样反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记录、升华我身边的故事,创作出属于我们绍兴人自己的故事。”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见习记者 俞姝萱 文/摄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