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陆游诞辰九百周年,他一生笔耕不辍,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他多样且细腻的情感,比如爱情、亲情、家国情等。
陆游丰富的精神世界,或以“红酥手,黄縢酒”的形式出现,或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形式出现,又或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形式出现。仔细阅读陆游的诗歌和其生平资料不难发现,这些看似独立的情感悄悄地被一个元素串联了起来,那便是梅花。
且去看看绍兴几处与陆游相关的赏梅地,一边与美景相伴,一边解读这位爱国诗人的心迹。
沈园的梅:见证与陪伴
《钗头凤·红酥手》是陆游的名作,以描写陆游与唐琬的爱情佳话闻名于世。沈园见证了这段爱情佳话,园中的梅花似乎也读懂了陆游的“一声叹息”。
陆游的《十二月十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二首》中,有这样几句:“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此时的陆游已经到了杖朝之年,走进了人生最后的五年,眼看着故园,感慨无限,于是他又写道:“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沈园的梅花伴随着陆游和他的诗词走过了九百年,花瓣自然而生,自然而落,从飘舞的诗兴,到掩埋的愁情,再到追忆的惆怅,最后成为游人记忆的永恒。
沈园里梅花随处可见,有的密集地长在湖边,有的依偎在小楼侧,也有的冒出在路边。如此梅花,一来供游人摄影纪念,同时也可以让游人如穿越时空,见证那段爱情故事,以记忆的形式长久陪伴。
快阁的梅:诗意与停留
快阁位于绍兴古城西郊、鉴湖之畔,最早由陆游修建,用于晚年时饮酒赋诗。
快阁的园林之美不逊于苏州园林,深远的诗意、精致的典雅,样样不缺。还未走进快阁,梅花香已盈满游人的衣袖,直入心扉。梅花与快阁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步一景”,例如上扬的梅花跟着屋檐直指天空,花瓣亦向阳而开;又如自在的梅花轻舒身姿,洒在了白墙上;再如安静的梅花长在快阁边上,陪伴着垂钓人,陪伴着悠悠鉴湖。
亭,停也。在快阁的小亭子里,路人驻足停留,歇了歇脚。遇到三位老人,一个站在湖边,一个坐在石头上,一个坐在梅树下,听口音,他们都是本地人,住在快阁附近。看到有人相机对准梅花,有个老人笑着说:“我们在这里停了那么久,就是没有想到把梅花拍下来。”实则眼睛才是最好的“相机”,直达心灵。观赏梅花的方式,似乎也应该“停”下来,不仅仅是匆匆拍照,更应该是放松身心,记在心里。
梅山的梅:自然与人文
陆游的祖父陆佃,曾经在梅山写下了著名的《适南亭记》,文中有言:“已而北顾,见其烟海杳冥,风帆隐映,有魁伟绝特之观,而高情爽气,适相值也。”梅山的梅,兼具自然的美丽丰沛与文人的高雅情致。
陆游为此写有诗句:“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朝中措·冬冬傩鼓饯流年》)皎洁的明月照耀在梅山,笛声细腻如丝,婉转悠扬,和风拂过禹庙,黄莺在歌唱,点缀了天空。
梅山的梅,自南宋一直美到现在,吸引了无数游客。
近日,去梅山,恰遇几位北方口音的游客,穿着冲锋衣,特赶来寻幽探胜,问及梅山胜景,他们说:“这里刚下过雨,我感觉有一种江南特有的美,薄雾如轻纱,朦胧且饱满。”如此意境里的梅花,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孩童们在梅花树下拍照留念,中老年人亦如此。蜜蜂留恋在梅树间,穿梭在梅花瓣间,自由自在。梅山地处绍兴宁静之地,道路宽敞,交通方便。一年四季,任何时候有人进入梅山,赏景亦或郊游,都会自得一股静谧。
自然的慷慨馈赠与人们的潇洒情致相结合,成为了梅山的梅特有的一道风景。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见习记者 裘子迈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