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传统技艺美食多

2025-02-12 13:22

来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无形的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活”的文化形态。在绍兴的“非遗世界”中,一木一石能造出亭台楼阁,一刀一刻能雕出人生百态,一针一线能织出锦绣山河,一衣一嗓能唱出万千世界……

绍兴是一座美食之城,不少招牌菜肴、地道小吃让无数游客慕名而来。在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就有10余项美食制作技艺,包含烹调、酿造、糕点小吃等,如王城香糕制作技艺、白马湖醉鱼干制作技艺、岭北盐焗鸡制作技艺、西施团圆饼烹饪技艺、三界大糕制作技艺、糯米果(青麻糍)制作技艺、新昌炒年糕制作技艺、新昌芋饺制作技艺等。

这些入选的非遗美食,都有民间流传的有趣典故,从中也能解读出绍兴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在新昌人的食谱里,年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家常主食,更是一道具有美好寓意的传统小吃,正月初一吃炒年糕,寓意“一年更比一年高”;农历二月初二吃炒年糕,意味着春节已过,该忙农活或进学堂苦读了。嵊州市三界镇素有“嵊北粮仓”之称,盛产豇豆等农作物,为三界大糕制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料。制作大糕时,先筛粉入框,然后雕刻空腔,加入豆馅,盖上米粉,用印板模子印上红色图案或“福禄寿喜”“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字样,按用途分别唤作“状元糕”“鸳鸯糕”“龙凤糕”“发财糕”“长寿糕”等,寓意丰富。梨膏糖的形成与新昌名人杨信民有关。杨信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传说杨母曾患气喘病,因吃不下苦药,又喜吃黄梨却因无牙齿咀嚼不了。杨信民便把梨汁与药同熬,制作成梨膏糖。算来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超过六代传承人坚守初心,继续保护传承着梨膏糖制作技艺。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