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守庙,位于浙江绍兴鉴湖之滨,跨湖桥以南,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元和十年(815)扩建,后增修不绝,今存前殿、大殿和左右厢,是清末建筑。
古朴的建筑外观下不仅暗藏玄妙的壁画,更展现那为民造福却不得善终的好官一一会稽太守马臻的风采。
相传,马臻从小就聪明伶并且勤奋好学,与当时的雅士一样,他很喜欢通过游览来增长见闻。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感受过让人惊叹不已的四川都江堰,因此十分敬佩能做出这样丰功伟绩的李冰父子!于是,他当场有感而发,立下了“壮哉,大丈夫为官当如此”的豪言壮志。这种由内心深处发出的敬仰其激励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一个好的偶像无疑是最好的人生导师,马臻就此开始了自己的水利伟业。
在他出任会稽太守一职时,正是大雨瓢泼、山洪暴发的时节,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却又无可奈何,他们终究无法与天抗衡。于是,如何治理水惠,让当地百姓免除水祸,安居乐业,成了他奋斗的目标。他日夜不休,四处访问·……··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臻在经过详细的查勘后发现,要想解决绍兴这样雨季易山洪暴发、旱季易颗粒无收的恶劣自然环境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兴修水利,通过发展农业来改善人民的生活。
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帆风顺的。马臻的水利工程遭到了不少当地豪强、世族的阻挠与打击,修工程一度搁置,他的性命也多次受到威胁,但他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发动当地百姓,努力勘测,完成了我国水利史上最早、最大的水利工程鉴湖治水工程。
据史料记载,鉴湖修成以后,整个会稽山北部平原不再遭受洪水之苦,而曹娥江以西约九千顷土地平畴千里、稻香阵阵。然而,马臻最终还是因为损害了当地世族与豪强的利益被设计陷害,更因朝廷的昏聩最终被处以车裂这一极刑,一代功臣就此被恶势力的洪流吞噬。
幸好,当地百姓都很感激马臻的恩德,其中也不乏正直之士,又有后任太守感念马臻的伟绩而多加帮助。于是,马臻的冤情很快被上报朝廷。皇帝专门派人调查此事,最后竟然发现之前万人书上状告马臻的人都是族谱上的先人,那些罪名也都是“莫须有”的!原来这一切都是当地豪强既想维护利益又想逃脱责任而想出来的诡计,万人书上的名字都是他们通过家谱找出的已故之人的名字。
《会稽记》有记载:“创湖之始,多淹冢宅。有千余人怨诉于台,臻遂被刑于市。及台中遣使按鞠,总不见人。验籍,皆是先死亡人之名。”真相虽大白,却已无力回天。
好在后人并没有忘记马臻的功德,不但好好安葬他,还为他筑墓立碑,更是选择马太守农历三月十三生日这天举行鉴湖三月赛龙舟的特色活动。清代诗人周师濂《寒食日看鉴湖竞渡》组诗中的开头一首就描绘了这一盛景:“嬉春三月有龙舟,仕女莺花队队游。未出常禧门两扇,早闻箫鼓闹湖头。”
每年逢三月十三这一天,各乡村的龙舟队就一起上阵,旁边还有拉拉队助威,一时间锣鼓喧天,场面十分壮观。龙舟周身雕满龙鳞,长有百尺,健儿奋力划舟行如飞;还有各种杂技表演的灯船,或旋飙轮,或标杆,或架秋千……更有各种戏班子演出的歌舫。当然,热闹不只是在湖面上、湖岸上,富豪之家也会搭起一个个彩棚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清代诗人宗圣垣的《镜湖竞渡词》更是有详细描述:“镜湖三月湖光春,浴鸥渡通桃花津。永和太守湖之神,筑塘卫田功在民。于时报赛神出巡,龙舟竞渡来酬恩。乡堡各张凌波军,群龙跋浪争掀腾……”
马臻虽已身死,但彰显他的功勋、承载他的精神的鉴湖依然存在,感念他的绍兴人民也将世代传扬他的故事,铭记他的贡献!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