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溪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先是有西施浣纱,后又有伍子胥逃难此地衍生出一段故事。
春秋战国,有个叫伍子胥的人,他出身名门,父亲是太子太傅,却因卷入政治纷争,—家受到牵连。他的父亲和哥哥被杀害,只有他一个人逃出来。当时陷害他们的奸臣怕他回来报复,便加大追捕力度,想要斩草除根。走投无路的伍子胥,误打误撞逃到浣沙溪。
这是一个不被世俗打扰的地方,景色优美,仿佛世外桃源。而伍子胥一路上风餐露宿,灰头土脸的,为了逃命几天几夜没合眼,和这世外桃源格格不入。伍子胥没有心思多想,好不容易到了有人烟的地方,只想先吃顿饱饭。抬头间,透过垂柳,不远处有个年轻村姑在淘米洗菜,于是上前讲明来意。那女子冷冷看了他一眼,拒绝了:“我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和小女一人,我立志终身不与男人交往,也不嫁人了,在家服侍母亲一辈子。你说,我怎么能做饭给过路的男人吃呢?你快走吧,别在这里啰嗦了。”
伍子胥听到村姑这样说,着急起来,咬咬牙,只好表露自己的身份,告诉她自己是楚国的伍子胥,父亲和兄弟被奸臣所害,自己逃出来后又被奸臣紧追不舍。现在还不能被抓住,将来还要为父兄报仇雪恨,报仇之后必有重谢。一番话之后,村姑很纠结,出于对伍子胥的敬佩和同情,还是帮助了他,给他做了饭。吃完饭,道别之际,只见身后一片尘土飞扬,想来追兵应该到了。见状,村姑又带他到隐秘的地方藏起来。
不一会,追兵到了,领头人隔着一段距离冲村姑问道:“那女子,你看到伍子胥逃到这个村里去了吗?”村姑镇定地摇头,答道:“无胥。”领头的又指指浣纱溪下游的一个村问道:“那个村庄,你看见伍子胥逃过去了吗?”村姑又摇摇头说:“无胥。”“唉!上也无胥,下也无胥,子胥究竟到哪里去了呢?”村姑指着小路说:“刚才我看见他从这条路走了。”追兵顺着她指点的路,吆五喝六地走了。
追兵走后,伍子胥再次向她感谢,然后朝着反方向走了。然而,这个年轻女子的平静生活却被打破了,因为她收留了外男,难免被人误会,村里好事者众多。但是仅凭她一张嘴也说不清楚,只好默默忍受。
后来,伍子胥成功报了仇,再次来到浣沙溪,打算当面感谢,并赠予她金环。这时,又有人闲言碎语:“她可享福了!”村姑见误会消除,重重地松了一口气,面色庄重道:“大人果真报了仇、雪了恨,我心里也蛮欢喜,可这对金环我死也不受的。”接着,她又长长地叹了一声说:“小女服侍老母,三十岁未嫁人,一直保持着贞洁,可是八九年前,却因私自为你做菜烧饭,偷偷地把你藏起来,到现在还被人讥笑,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说着一头扎进了浣沙溪。
伍子胥感叹不已,马上把金环抛入浣沙溪,以表报答之心。说来奇怪,那对金环一直浮在水面上,迟迟不沉,随着溪水向下游漂去,向南拐了个弯,等伍子胥望不见了,才霍地沉了下去。
作者: 编辑:夏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