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馄饨夏至面。”在老家皇甫庄,人们不仅把冬至看作一个节气,更当成一个节日。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仿佛这天不吃馄饨就不是冬至日似的。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皇甫庄人把馄饨当冬至,把冬至当馄饨。馄饨是冬至的主角。冬至这天,路上遇见,相互招呼就是:“馄饨吃了吗?”
绍兴的冬至其实并不很冷,但乡下的气温总要比城里低两三度。因此,时至冬至,广袤的田野虽然不是冰天雪地,但也是物华萧萧,村里人早早进入“冬闲”模式。只有那一锅热气腾腾的馄饨盛宴,不仅契合温馨惬意的时光,也烘托着节日,给了家一个温暖和喜庆。
冬至的早上,通往集市的道路是繁忙的,人来车往,赶集回家的人手里都会拎着新鲜的猪肉,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过去,农村生活条件较差,难得吃顿馄饨,而“冬至吃馄饨”却是村里人雷打不动的规矩。人们不管怎样艰难,除了要吃顿馄饨,条件好一点的家庭,还会买些水产和海鲜,改善生活。
男人上街出畈,女人烧菜做饭。冬至是皇甫庄的妇女们最忙碌、也是最开心的的日子。她们一早起来就和好面,待男人们将猪肉往砧板上一扔,家家户户立即传出“嘭嘭嘭”剁馅声。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孩子们在园子玩游戏,那些在晒场上觅食的鸡鸭也疑惑地仰头看向主人:今天过年?没多少时光,家家房顶升起袅袅炊烟,娘叫儿,孩儿喊爹,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馄饨,一边说未来,好不温馨。
吃罢馄饨,洗净锅碗,主妇们不待停歇,接着又忙活“祭祖”。冬至祭祖是皇甫庄人的传统,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冬至祭祖还要置办宴席,俗称“冬至酒”,主要纪念逝去的长辈。当然,活着的人也是趁这“冬闲”,找个理由搞个仪式犒劳一下自己的嘴巴。
皇甫庄人把冬至作为“年”的分水岭,过了冬至算是年长一岁。像男女结婚,算命先生说谁谁要双岁,谁谁要单岁。因为当年是双岁,过了冬至就可以看作单岁;反之,单岁的,过了冬至就是双岁。
记忆中,皇甫庄人过“冬至”就是过节。冷清的村子,因为冬至而热闹。冬至这天,家家户户还要炒花生炒瓜子炒罗汉豆,从村头到村尾,整个村庄氲氤在香气之中。这香气,仿佛把寒气都驱散了,让人感觉整个村庄都是香的,整个冬天都是温暖的,整个生活都是美好的……
时过境迁,贫穷的时代已像日历一样一页翻过,如今,人们迎接冬至的方式和过去已经大不一样。然而,不论岁月怎么流转,时代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在这个独具特色的节气里,我们依然会和家人相聚相守,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热切的期盼。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