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坛镇东村村素有“青梅之乡”的美誉,种植青梅已有30余年,拥有国内单体连片面积最大的梅园。十里梅海,浩浩荡荡。东村村因梅而兴,以梅而雅。乡村振兴浪潮下,东村村深耕“梅”产业,以“花”为媒,以“梅”生金,让梅花、梅果成为增收共富、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契机。
青青一颗梅 乡村振兴产业果
东村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香雪梅海所在地,梅园面积达6700余亩。每当早春二月梅花吐蕊之时,绵延数里的红白梅竞相绽放,满山盈谷,势若雪海,暗香浮动报春来,成为网红打卡点。“每年梅花绽放季,也是我们东村最热闹的时候,一个月里游客量可达10万人次,可以带动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农家乐消费等。”东村村党总支书记蔡家苗告诉记者。
五月,青梅果到了采摘季节,漫山遍野的梅林里,青青的梅子掩映在枝叶间。如果遇到大年,全村青梅产量可达50多万公斤。然而随着近年来水源地保护区政策的影响,王坛当地的青梅加工企业逐步搬迁,青梅收购价格逐年走低。梅花好看、青梅难销,生产加工也成了一大难题。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东村村通过“农户+基地+企业”的合作模式,与“古越龙山”合作,流转青梅果园以开发青梅果酒;结合“王坛有货”区域公共品牌,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让大山里的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走入城镇。2023年,东村村又与梅饴馆等果脯企业达成合作,每年青梅成熟之际,企业向东村村定向收购青梅,合作开发“梅好东村”联名款果脯。据统计,“梅好东村”系列梅酒、蜜饯产品销售额已突破700万元。
为了突破生产加工的难点,王坛镇还在相邻的平水镇建立了“王坛有货”(平水)飞地慈善共富工坊,基地成功申领青梅加工、笋干菜加工执照后,“牵手”古越龙山、梅饴馆等企业深度合作开发青梅系列新品,实现全产业链升级。
探索“未来式” 擘画乡村大美新面貌
沿着梅花大道步入村庄,村口的苦槠、枫香、黄连木三株百年古树错落有致,呈现绿、红、黄三色,成为冬日的一抹亮色。行走在村内的街角巷尾,这里宁静而又美好。梅林之畔,由闲置房屋改造而来的香雪梅花艺术馆颇为亮眼,在这里可以品村咖、赏画作;走进一处老台门,修缮过后的“青梅茶馆”里茶香袅袅;踏入一处四合院,新打造的东村非遗展示馆里展现了东村村悠久的民俗文化和梅花文化渊源……
近几年来,随着“五星3A”、未来乡村等创建工作,东村村下了一番功夫,整村都有了一番新的变化。东村村也因此续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未来乡村、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3A景区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如果说古朴是东村村的一面,那么时尚、新潮则是东村村的另外一面。去年以来,东村村先后承办了第二届会稽山休闲运动时尚季暨2024“王坛杯”浙江省第二届滑板邀请赛、第九届王者荣耀全国大赛海选赛绍兴王坛香雪梅海站暨首届王坛香雪梅海杯电竞村GAME超级大赛,还依托传统村落“青春计划”承办了乡村草坪音乐会、龙舟行——堃绣 FENGSANSAN 2024非遗定制发布会等活动,越来越多青春业态、青春场景在东村村被解锁,有效激发了东村村这座古村的生机与活力。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