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尹科伟:“积墨”随园待灵光

2024-12-21 10:55

来源:

尹科伟的工作室隐匿于某写字楼之中,与众多“芳邻”的喧闹不同,踏入他工作室的那一刻,记者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惬意、悠闲,却又充满巧思与构想,这个不大的空间就如同是尹科伟的“隐庐”,让他能够在此了无牵挂地创作。

人物名片

尹科伟,1978年出生于绍兴兰亭,是一位具有深厚艺术造诣的职业画家。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知美画院理事、绍兴市越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品多次参加中日韩联展,出版《十雅集》《水墨造境》《十里春风》等作品集。

《东湖放棹》。

《知音》。

精进作画技巧,

独特的积墨法与“半边”

今年11月,一场以“你好,生活——随园半日闲”为主题的画展在仓桥直街张桂铭艺术馆开展。展厅中一幅《池畔双清》描绘了蜻蜓轻盈地飞舞在芦苇荡里的场景。笔墨的浓淡干湿间,芦苇叶片层次分明、富有动感,精细刻画的青色蜻蜓搭配上半部的留白点亮画面,既营造出和谐而宁静的氛围,又体现出画家尹科伟鲜明的个人特征。

《池畔双清》。

积墨法与“半边”是不少人对尹科伟的第一印象,这样的绘画技巧与构图展现在画纸上,呈现出他独特的“尹式面貌”。在工作室内,记者欣赏了尹科伟最近的得意之作,也对这两个颇为专业的词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所谓积墨法,便是在反复交错、层层相叠之下,墨色由浅至深,达到层次多而分明的效果。这种手法体现在尹科伟的画作中,既可以是浓黑如夜的苍山,也可以是绵延十里、层层递进的荷塘,更可以是随风而动的柳枝,积墨的技法使得物象的厚重感与立体感尤为凸显,浓淡之间画面也显得更为灵动耐看。

而“一角”“半边”的构图,则让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与张力。画作《蝶飞》中,层层渲染的蒲草杂花偏居画面右上角,在纤墨不染的另一边画纸上,赫然飞出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随性挥洒的蒲草、精细描绘的蝴蝶,简与繁的巧妙结合,浓墨与重彩的强烈对比,让画面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这样的画作,不必落款、盖印,让人一眼便能识出是他的手笔。

《蝶飞》。

不迎合市场,带着些自己的偏执与任性,尹科伟的作品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他用他的画笔,诠释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也让每一位观者,在他的作品前,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

随园之梦,

编织诗意生活

尹科伟画的山水中,以朱砂勾勒的人物也是常见元素。没有五官表情,只画出神态、动作,便已透出一种淡雅隐士之风,这种感觉不仅体现在画作中,也体现在他的个人生活中。

“最近在创作一组《西湖十景》,一年多前有了灵感,到开始构思、在小图上勾勒线条,到最近开始正式在画纸上进行创作。”墙上的十张画纸,已经画好了大致物象。写意画注重灵感,偶遇瓶颈时,尹科伟便索性停下画笔,访友、喝茶,放松自己,“想象自己就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去琢磨那种意境,刹那间那种灵感一闪,就是落笔的时候。”

与尹科伟交谈,让人有种淡然、松弛之感。从单位离职后,他开始有大把时间琢磨自己喜欢的事。在绘画之途上不断学习、创新,不时邀上三五好友,外出采风、观景。他的工作室名为“随园”,“随园,随缘之园也。”进“园”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段颇有艺术感的枯枝,插在极简的素色花瓶中,与古色古香的环境十分融洽,这枝条正是他某次外出采风时的偶然收获。

《荷风》。

工作室内一幅名为《庭前花满楼》的画作,表达了他最满意的生活状态:宅邸之内,梅花缀满枝头,几位挚友相聚一堂,或抚琴吟诗,或折梅煮酒,更添雅兴。一位友人缓缓而来,轻叩门扉,步入这诗意画境之中。

画面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尹科伟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将这份宁静致远的心境,传递给了每一个驻足观赏的人。在这方名为“随园”的小天地里,他编织着一个又一个有关诗意和生活的梦,邀请着每一位访客,共同沉醉于这份不被世俗所扰的淡雅与从容之中。

《夜读》。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周可阳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