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气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增加,比如心梗。但其实比心梗更凶的,还有一种病症叫主动脉夹层。近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血管外科团队的努力下,在杂交手术室的努力下,周先生最终从死亡边缘被拉了回来,化险为夷。
胸腹撕裂样剧痛、额头大汗淋漓、胸口疼到昏厥……这是周先生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急诊就诊时的身体症状,他经历的正是号称“看不见的杀手”——主动脉夹层。
今年40岁的周先生是一位生意人,长期忙于工作和应酬。随着工作业绩增长,体重也在猛增,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也悄悄惹上身。发病前一晚,周先生熬夜加班到深夜,并接触大量烟酒。次日清晨,他突然感到胸腹部撕裂样剧烈疼痛。意识到情况不妙,在家人的陪同下就医。经过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医生发现周先生主动脉内膜已经撕裂,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名字听上去很普通,但其实比心梗还要凶险。若不及时治疗,其发病6小时内死亡率超过20%,24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幸运的是,当天,越城院区内刚好有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蒋劲松教授的名医门诊。接到急救请求,蒋院长立即为他安排了手术。蒋劲松的团队经过多维测量、分析,评估病变特征,制定了“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案。
手术在越城院区杂交手术室进行。当天,依托于今年该院区新引进的高精尖设备,专家团队在周先生身上实施的是一个微创的复合手术。把原本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处一次完成,化繁为简,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
此次手术,患者仅有右腹股沟及左肘部两个5毫米的小口,仅耗时1个小时。手术完成,周先生身上的疼痛感马上消失,5天后出院。
“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杂交’手术已成为主动脉夹层诊治的主要模式。”蒋劲松教授介绍,主动脉夹层需要实施的是一种腔内隔绝术,即将覆膜支架人造血管复合体经股动脉导入主动脉,使主动脉夹层与血液循环分离,实现腔内隔绝的目的。“杂交”手术,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治疗费用。
主动脉夹层恰恰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病,被称为“冬季杀手”。但主动脉夹层临床症状多样且复杂,早期诊断困难,误诊、漏诊率较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剧烈胸痛或腹痛,多为刀割样、刺痛样或撕裂样。当夹层病变累及不同部位时,疼痛也会有差异,所以精准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蒋劲松分析说,周先生患上如此凶险的主动脉夹层,跟他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习惯,要引以为戒。他说,80%以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大部分主动脉夹层的发生,都是源于没有控制好血压。再加上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就会雪上加霜。因此,控制好血压、规律作息才能远离这颗“不定时炸弹”。他提醒,随着气温变化,心血管功能不太好的人,更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生活习惯。一旦出现胸腹痛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汤桂平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