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的演进与现代化发展同步,在某种程度上看,现代化是现代人类文明的一种打开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导致一部分人陷入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话语陷阱和发展陷阱。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史观的智慧,提出“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解构了西方对于现代化的霸权定义,不仅拓宽了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也丰富了现代化语境下人类文明的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五千年文明为基底,包容吸收西方现代文明因子,以其独特的文明视野、文明理念和文明实践,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弘扬,又让“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得以彰显,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逻辑
现代化道路是多样的,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遵循不同的发展逻辑。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遵循的是资本逻辑。在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资本增殖是现代化的目的,而人民群众只是服务于资本增殖的一个工具。可以说,资本主义现代化程度越深,社会矛盾就越突出。而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人本逻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人本逻辑的认识和运用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他在《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从理论上来认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应该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既要积极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又要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本逻辑的理论演绎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更为系统成熟的论断。可以说,人本逻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理地方和国家鲜明的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底层逻辑。
二、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密钥提升了社会文明整体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模式里,作为财富创造者的劳动人民反而被套上了贫穷的枷锁:他们创造的财富越多,资本家越富有,他们本身却因被剥削而更贫穷。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起始阶段,资本主义者也曾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勾画出一个美好的世界,联合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反抗封建势力。然而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家们就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无产者战友,甚至以更加粗暴和直接的方式剥削和奴役无产者。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框架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人们不仅物质生活条件优,家家仓廪实,而且精神文化水平高,人人明荣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场景使人的活动成为自我主宰的活动,也就意味着人被赋予了超越物的更高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最根本的就是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可以说,马克思“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预想已经蝶变为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的现实场景。
三、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式现代化紧紧围绕着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问题,把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上。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和魅力所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它的目标就是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广泛而真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所说,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把社会组织成“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危及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作为现代化的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秉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单位 绍兴市委党校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王亚军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