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由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绍兴市书法家协会、兰亭书会承办,绍兴博物馆协办的“魏象慧风——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
此展肖慧以研习《始平公造像记》为着眼点,精选2010年至2024年间以《始平公造像记》临作,以取法《始平公造像记》为基调创作的40余件(套)书法作品,分为崇尚经典、意与古会、砚边絮语三大板块,立体展现碑帖介绍、作品创作及创作手记,旨在深挖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慧眼识魏碑
魏象慧风——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上,《瑰宝》、临《始平公造像记》、《三槐九棘联》、“名山钟灵秀,二水发真源”对联、“神秀春方”斗方等40余件作品气象万千。
“这次展览是我18年来围绕《始平公造像记》学习、研究、创作的一次小结。”肖慧说,《始平公造像记》字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书体,即魏碑字。这种魏碑字如与成熟楷书相比,魏碑字如璞玉,而唐楷则似经过雕琢的名器。正因如此,清代崇碑兴盛以后,魏碑字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胜于唐楷。《始平公造像记》点线的雄峻、结体的缜密以及整体的魁伟雄姿潜藏着气象浑穆的艺术效果。
《始平公造像记》是由孟达撰文、朱义章书写的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之一,石刻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刊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另有太和二年、十二年、十九年等数种说法)。其书体为楷书,为“龙门四品”和“龙门二十品”之一。《始平公造像记》是龙门石窟中唯一一品阳刻作品,记录了比丘慧成为亡父造佛像的缘由及愿望,石刻正文纵向10行,每行20字,有方界格,石高75厘米,宽39厘米,额楷书阳文“始平公像一区”2行6字。文与格栏均阳刻凸起,是石刻中所少见的。此石刻已泯尽隶书痕迹,有汉晋雍容方正之态,书法雄重遒密,端庄流逸,富有清刚之美。
这堵断壁残垣上的寥寥文字,引发了肖慧在书法艺术上的转型升级。经过10多年的临池求法,伏案耕耘,肖慧的作品逐步走向全国,为书法界所瞩目。
绍兴,这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既是帖学圣地,又是碑学重镇,文化底蕴深厚得如同那千年的古酿,香醇而悠长。肖慧生于斯、长于斯。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文艺名家计划”成员、兰亭书会副会长、柯桥区书协副主席等,肖慧的作品先后多次在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全国中青展及单项展等一系列大展中获奖、入展。他初入书坛时以苏字崭露头角,随后深入研习魏碑,同时广泛涉猎篆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进而涉足行草,巧妙地实现碑帖兼容,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家风貌。
智者书宏阔
气象浑穆,魏象慧风,这是众多专家、学者参观完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的印象。
“在展览作品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始平公造像记》那点线的雄峻、结体的缜密、气象的浑穆,都在肖慧先生的笔下得到了精妙绝伦的传承与呈现,仿佛古老的魏碑艺术在当代书法语境中获得了新生,焕发出别样的魅力。”中国书协理事、中国金融书协主席郭永琰说,魏象慧风——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以《始平公造像记》研习为独特视角,这一展览形式,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大众书法美育的大门,让观众能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郭永琰认为,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意义深远,它犹如一座桥梁,不仅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书法、欣赏书法、进而热爱书法,更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的深入研究与再创作,大力弘扬了中国汉字之美、书法之美,成功地将书法艺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之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让书法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博展厅的展示、古代碑帖的记载以及当代创作的范畴,而是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带上了浓浓的烟火气,逐渐成为一种文化风尚,彰显出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实现了古老书法艺术的活化传承与融古出新,为书法艺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展览的题目,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篇论文的题目——以《始平公造像记》研习为例,肖慧把这种方式引入到书法创作中,这是他充满智慧的地方。据我了解,以这样的形式办展览的很少,当下我们缺的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化、深入,所以,以这样的形式来对书法实践进行一种探索,非常有意义。”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何涤非说,一个书法家要有标识度,所谓标识度,就是要有一定的风格;肖慧近几年来一直在魏碑中寻找、探索书法创作的路径,这是他文化自信的体现,或者说是绍兴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
“书之道,静者得,智者晓;书之神,墨可事,笔可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岭说,肖慧选择《始平公造像记》作为书学的初始,并且经营多年,他的使命之多、研究之深,堪称《始平公造像记》研究专家。碑楷的特点是朴实、质朴、灵动、舒展,很少有雕凿之笔,容易写得生动。肖慧是智者,是对魏碑静心思考的慧人。
“目前书法创作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特点是很难的,但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却给评论家预留了很大的阐释空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张瑞田说,现在很多书法个展都求全求大,而肖慧求的是实。他的展览表现的是一块碑、一种字体研习的过程和目的。而“魏象慧风”这个展览名字既有空间感,又有文采,命名独到,有深度、有魅力,体现了绍兴这片土地的文化深度。
“当下书家写小字楷书的多,真正的大楷写得好的特别少,尤其是魏碑的大楷。看了肖慧的展览,我发现好多作品中一个字长度超过20厘米,所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宏阔、非常大气。”中国书协理事曾锦溪说,这些年,肖慧问道于孙伯翔老师,孙老可以说是康有为、赵之谦、弘一法师等碑学大家余绪里的旗帜性人物。今天看到的肖慧作品,很多是传承孙老的精髓,并且他在魏碑研习上下了深功夫,我们可以看到字体结构非常严谨,笔法也非常到位。浙派书风在当下来说以“二王”为主的居多,肖慧的魏碑字写得大,还很有气象,是非常难得的。他在魏碑取法方向,包括整个艺术创作上,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