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范蠡诞辰2560周年,绍兴市有关部门修缮了越王城的范大夫祠,元旦将正式落成开放。届时,这个被绍兴民间视为“文财神”的陶朱公将为古城文旅增辉。
最先看到的这条消息,标题里赫然有“绍兴财神”的提法。虽将范蠡喻为“财神”,但范蠡是人而不神,之所以被后人封神,是因为他不仅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还对再造越国有不世之功,且领命修筑越都城,在绍兴名人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当然,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范蠡成功转型为巨富的传奇经历,因而以“商圣”视之。
所以,在纪念范蠡其人时,我们对他的定位也很复杂,他既是忠臣谋士,又是护国良将;既是城建始祖,又是商界巨贾,而其积累巨资又三散家财的做法岂不是我们现今的慈善之举?因此,如果仅把范蠡当成“财神”来供奉是失之偏颇的,他的身上不仅具有治国的大智慧、经商的大天赋、理财的大胸襟,还有忧劳为国的忠诚、筑城为都的远谋、散财济民的爱心、功成身退的淡泊,当然还有与越王勾践同甘共苦同进共退的胆剑精神。这些闪光点,远比他的巨富传奇来得更感人,也更鞭策人。
如果从“商圣”的角度去纪念范蠡,那么我们也不应强化“财神”意识,而应突出“越商”鼻祖的标签。其一,白手起家,以智取财。范蠡是越国首个商贾巨富,且多次散尽家财又东山再起,屡战屡胜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越商精神之一种。其二,富而有仁,义疏家财。尽管范蠡散财有着明哲保身的意味,但其乡邻确实分享到了他的财富,可见范蠡聚财而不恋财,散财回馈社会的正确财富观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三,远赴异乡,创业有为。范蠡没有利用越国的资源为自己创造财富,而是轻舟远泛只身前往千里之外的齐国,完全凭借个人能力开创一番事业,如此独勇创业的作风不正是“四千”精神的写照吗?
所以,纪念“财神”范蠡,不如纪念“越商”范蠡,让范蠡走下神坛,让范蠡回归本色,让我们认真学习范蠡身上的越商精神,学习范蠡那富而有仁的财富观,学习范蠡三聚三散的创业精神。唯此,才能书写当代的财富神话,才能更好地传承越商精神。
越王城里的范大夫祠人,可为越商精神传承地。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钱科峰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