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报独家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越城正在谋划建设杭绍甬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很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更不能理解越城为何要大手笔建这么一个枢纽。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越城产业定位的变化。
“公铁水空”联运枢纽,通俗讲,就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联合运输枢纽。于越城而言,“公铁水空”中的“空”,主要是指低空枢纽。这个“空”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使命所在。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6月,浙江省召开专题部署会,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11月,绍兴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绍兴市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一个时期的目标和任务。今年,越城区主动衔接国家重大战略,把低空经济作为继集成电路后又一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无中生有、风生水起。也就是说,正是有了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才有了发展“低空枢纽”的期望和底气。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也!
再说“公铁水”,越城货运主要依靠公路运输,内河水系发达但货运受限,萧甬铁路皋埠站运输能力也已趋于饱和。数据显示,2023年共实现进出口总额1107亿元,折合出口集装箱生成量在25万~30万标箱。其中萧甬铁路皋埠站仅完成约9万标箱,其余大部分通过公路运输。运输结构不合理、物流体系不够智能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很多时候,有“痛感”,才有奋斗动力。可以说,建设“公铁水空”联运枢纽,是历史也是现实选择了越城。
谁掌握枢纽资源,谁就能掌握城市发展的未来。有人认为,建设“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将有效衔接长三角地区的各大交通网络,提升越城区、绍兴市乃至浙江省的交通运输能力和区域竞争力,促进长三角南翼区域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物畅其流,看得见的是有形的车水马龙,看不见的是无形的城市资源重新分配。面向未来,建设公、铁、水、空四位一体的联运枢纽,将是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王牌”。
交通,交的是世界,通的是时代。我们见证了太多“火车拉来的城市”“航运大港”“航空中心”的腾飞故事。打造联运枢纽以强区,越城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越城烟雨江南的背后,跳动着一颗雄心。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