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执着 精进 记“魏象慧风——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

2024-12-16 18:38

来源:

肖慧是当今中青年书法群体中的佼佼者,近十年间举办过“魏象慧风——肖慧书法展”,特别是书法前辈孙伯翔提携肖慧而联办的“正大气象——孙伯翔携肖慧书法艺术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肖慧又以研习《始平公造像》为着眼点,举办“魏象慧风——肖慧书法专题作品展”,以极为清晰的脉络向世人展示了他执着碑学、精进书艺的创作与研究状态。

在评述肖慧的这次以《始平公造像》为样本的书法专题展的同时,我觉得对《始平公造像》略作梳理是必要的,可更好地理解肖慧钻研《始平公造像》的良苦用心。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书风,当之无愧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群碑学高峰,而《始平公造像》无疑是这群高峰之中的高峰。就文字学意义而言,大致可以这样认为,文字发展至北魏时期而绝隶意,楷书日趋成熟,而这个时期的楷书当指以北魏碑刻式样的文字为代表,那么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始平公造像》是勘定魏碑楷书具有规则意义上的文字兼书法艺术的佳构杰作,因为找不出第二块这样的碑,也就是说,规则与书写特征完全体现在《始平公造像》中,由此,我以为《始平公造像》是集魏碑书刻之大成者。就书法碑学意义而言,且不说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崇尚碑学的书家们,对北魏碑刻书法总结出的十个脍炙人口的美学意象。而我们要关注的是康有为将其推为绝品的《始平公造像》确有诸多因素当得起“龙门二十品”乃至整个北魏书风的领头羊,其撰文者、书写者、书写缘由、书写日期清晰明了,且文辞优美,如此,则不难理解《始平公造像》在康有为心目中具有的崇高地位了。在其所著的《广艺舟双楫》中多次提及《始平公造像》的书法特征,曰其“方实厚重”为主要特征。而我则以为,它同时还具“凌厉矫健”的姿态,我读《始平公造像》,往往联想起米芾“刷书”的笔势,风樯阵马,痛快淋漓。所以说,无数书法家学者为《始平公造像》着迷,为伊消得人憔悴,自有其道理的。除文字学和书法意义外,它还蕴含着那个时代世俗生活中的宗教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它是一份反映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珍贵文献史料。具有如此综合的因素,所以,肖慧与许多人一样,自入书法之门以来一直关注它、临摹它、研究它,是有理由的。虽然肖慧一直以来究心于《始平公造像》,但肖慧走的是集中一点、多方汲取的路子,足见其聪颖。

肖慧这次书法专题作品展,集中围绕《始平公造像》,分为崇尚经典、意与古会、砚边絮语三大板块,如同长卷舒缓展现在你面前,可以看出他不断领悟《始平公造像》的妙处,创作精进的痕迹。可对其略作分析:2011年和2012年期间他想“化”《始平公造像》的“厚实”为“率意”,但有一种始终被“厚实”所牵制住的感觉,总体来说,这个阶段仍可以“厚实”概之,“率意”只是偶尔呈露。2016年,他渐悟用笔“实”中“虚”的哲理,在潜心摩崖觅法造像之中,碑学视野进一步扩展,线质已经融造像的斩钉截铁与摩崖的浑厚开张于一体,正如其所写的“潜心觅法”联所表达的那样,许多笔画的收笔处远避造像用笔的尖刻,就浑厚华滋之境而言,已浑厚,虽少逊华滋,但已十分可贵。2018年,他在用笔上行草意味的更多融入,使得其用笔由“重”趋“轻”,如“名山二水”联,但此时还未达他心目中的最佳效果。2019年,他在所钟情的《始平公造像》理解上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开始向率意迈出了自信的步伐。其中有诸多原因,我猜想,他在前辈孙伯翔老师那里近距离地看到其挥毫运腕,得到了启示。我以为,有的时候对高手用笔的极精细处和极重要处看一眼就够了,特别像肖慧如此聪颖之人。其实我的猜想是有事实依据的,肖慧曾将孙伯翔创作书法作品的几个短视频发给我看过,我也看过好几遍。能得到孙伯翔的点拨,是肖慧所幸。这年所写的“岱岳钟灵”条幅,带入更多的行书意味,用笔的速度放松而快疾;自此,这样的用笔方式渐趋定势,可以概括为“举重若轻”。而这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他在近两年创作的,如2023年的“禹魂”横幅,用笔在厚重与轻灵之间徘徊,而他在今年创作的作品,用笔不再斤斤计较地考虑要如何表现碑的刀意,则是在轻灵中寻求更多的变化,诸如墨色问题也一并尝试着解决,足见肖慧目前良好的书写状态,或者说,他对《始平公造像》已经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我以为,肖慧悟到了《始平公造像》刀刻中寓含着的笔意:碑学不是纯靠刀痕,要的是线条中实且轻灵。这是需要慧眼的!

我以为,启功先生称得上是《始平公造像》完全意义上的知音,他在《论书绝句》中提出:“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这句“透过刀锋看笔锋”成为指导我们如何正确临习碑刻的度人金针,我认为这是启功超越前人和时人最犀利的眼光。启功就此告诫我们,在学魏碑中,完全没有必要用柔软的羊毫去十分刻意、十分吃力地去模仿刀锋凌厉的碑刻。但仍有许多学书者一辈子蒙在鼓里,走不出这个“迷宫”。近代来说,赵之谦走出来了,当代来说,孙伯翔走出来了。他们都以各自的风格来写魏碑字,在笔墨语言上形成自己强烈的个性。

肖慧在碑学领域里孜孜不倦,勤奋有加,再加上他有很深的以“二王”一路为代表的帖学修养,那么,我觉得他离他心目中成功的彼岸会越来越近。我最想说的是:帖当然要有书卷气,碑有书卷气更难能可贵!不知肖慧认同否?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