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是刑警》掀起收视热潮,在豆瓣上评分已达7.8分,相关话题抢占各大平台热搜高位,引发网友对剧集故事与真实案件的讨论。
实际上,本世纪初的刑侦剧曾经红极一时,譬如2001年的《重案六组》,但在接下来的20年间,刑侦剧少有现象级作品。今年这部被网友戏称为“倒退了20年”的《我是刑警》,为何能破出重围,焕发“刑侦剧第二春”?
串联15个重大刑事案件
《我是刑警》主打重案实录,突出一个“真”字,剧中所有“重案”皆改编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真实案件,如震惊全国的“鹤岗1·28大案”、长达8年方才告破的“悍匪周克华案”、受害人多达11名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等,可谓是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
有真实案件为依据,又有老派的风格和硬核的叙事,有观众评价这部剧是“集《中国刑侦一号案》和《重案六组》之精华于一身。”
剧集摒弃了“主角光环”与“上帝视角”,还原了在没有高科技监控与现代侦查手段的时代,基层刑警仅靠一双慧眼、一双铁脚,通过人力摸排、痕迹检验、盘问审讯等基础方式,逐步揭开案件真相的过程,而这恰恰是16万一线刑警的真实写照。
《我是刑警》讲刑警的故事,却又不仅只是讲刑警的故事。剧集在展现刑警的工作内容之外,还展现了其背后的法政(痕检)、法医、审讯科、预审科等部门的工作内容,破案考验着办案人员的沟通能力、调剂资源的能力,最终破案需要通过基层刑警无数次的走访、摸排,一步一步试错,找到关键线索。看剧之前,很多人对刑警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其实刑警是一批人,一支队伍。
观众热议剧外的真实
《我是刑警》的开场故事,是从1995年震惊全国的“鹤岗1·28大案”改编而来“河昌市西山矿大案”:在春节的欢庆时刻,矿区楼前四个匪徒端着枪,举枪便射……“1·28大案”案发。秦川也和他的刑警伙伴们就此展开对案件的侦破工作。
案件的侦破是对现场痕迹抽丝剥茧逐步揭示真相的过程。在第一集的故事中就死去11个人,匪徒连孩子都不放过,甚至连自己团伙中重伤倒地的人,也能就地杀害,可见匪徒的凶残和狡猾。
该剧的服化道与场景打造也追求真实感。演员几乎全员素颜出镜,摒弃了精致妆容与刻意造型。复古的警服、斑驳陈旧的警局,还有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小巷。这种设计仿佛是从生活中直接走入荧幕,减少距离感。
剧中涉及的重要人物也有真实原型,如直接致敬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崔道植,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最美奋斗者”、刑侦专家乌国庆等。
随着剧集的推进,剧外的真实被热议。比如《我是刑警》剧中周克华案等时代的投影,引发了网络对社会转型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刑侦剧冲出重围
今年以来走红的一些刑侦剧,被观众形容为“素面朝天”,既不围着流量明星转,也没有华丽的场景,却吸引众多年轻人打call。其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果说《我是刑警》是在以“真案”触“真情”,那么今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批国产刑侦剧,正在试图以过硬的品质、朴实的叙事、扎实的人设,重新打出金字招牌。
比如贴近公安实战的《人民警察》,不仅有侦破重大案件的惊心动魄,也有聚焦社会热点案件的微观考量;自带关注度的《猎罪图鉴2》,尽管没有顶级流量的加持,但原创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角色塑造,依旧让天才画像师和刑警队长这对黄金搭档俘获观众的心;还有时隔7年终于等来结局的《白夜破晓》,延续了前作重推理、强情节的优势,以一种更为质朴而真挚的方式讲述刑侦故事。
作者: 编辑:胡鑫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