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在20世纪初就传入我国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鲁迅并不感兴趣。从能够查到的资料看,1924年他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授《中国小说史》时,才头一次被许广平等学生拉着到北京的开明影院去看电影。这一年,鲁迅43岁。
鲁迅日记,1924年4月19日:“晴,晨往女师校讲课,午后往开明戏园观非洲探险影片。”鲁迅日记,1924年11月30日:“往真光观电影。”这两条,是能够找到的鲁迅进电影院的最早记载。
此后,鲁迅日记有了更多有关电影的记载。1927年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期间,于1月20日、22日、23日、24日,以及3月20日、21日、23日的鲁迅日记中,接连有“夜观电影”的记载。但影片内容很煞风景。如1月24日观电影《诗人挖目记》,鲁迅在日记里评曰:“浅妄极矣!”据许广平回忆,“因为内容荒唐,所以没看完就走了。”鲁迅由此写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文,他从西洋人和东洋人的眼光中评论中国人的脸相,特别是对广州所见国产电影上表现的,予以辛辣的讽刺。
定居上海以后,鲁迅去影院的次数明显增加,渐渐变成了“狂热影迷”。
1927年10月3日,鲁迅与夫人许广平抵达上海,10月7日,鲁迅便同李小峰、孙伏园、林语堂、三弟周建人等,在虹口百星大戏院看了来沪的第一场电影——美国影片《剪发奇缘》。根据鲁迅日记,直至1936年10月10日,即去世前九天,鲁迅在上海大约看了144部电影(二刷及忘记记录不算在内),其中好莱坞电影至少124部,还有苏联、日本、英国等地的电影。1936年3月18日,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的娱乐只有看电影”。鲁迅晚年迷恋电影的程度,实在不下于他的书瘾和烟瘾。
鲁迅后来经常光顾电影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带着幼儿海婴一同去看。1934年2月22日鲁迅日记载:“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并邀何太太携碧山往虹口大戏院观电影。”此后,鲁迅日记中几乎每月一两次,总共三十多次载有“同广平携海婴”看电影,直到病故前9天。《鲁迅书信集》里也留下了相关记录,如1936年5月7日鲁迅致母亲的信中写道:“海婴很好,每日上学,不大赖学了。但新添了一样花头,是礼拜天要看电影。”
鲁迅一生节俭,但看电影时却舍得花费。他总是进头等电影院,买头等电影票,坐最佳的位置。当时上海开设的现代化影院共有40多家,其中如“上海大戏院”“卡尔登”“大光明”“国泰”“大上海”等都具有世界第一流设施,鲁迅足迹几乎遍布这里。许广平在《记鲁迅先生的娱乐》中说,“如果作为挥霍或浪费的话,鲁迅一生最奢华的生活怕是坐汽车、看电影”了。鲁迅看电影,还经常率领家小、呼亲唤友,数人叫出租车同去。经常跟鲁迅一同搭乘出租车去观看电影的,是他的亲属许广平、海婴,三弟周建人夫妇及其子女。此外还有鲁迅的好友,如茅盾、郑振铎、柔石、黎烈文、黄源等。1936年春,萧军、萧红也曾有三次(3月28日、4月11日和13日)随同鲁迅去看电影。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