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悠悠笔墨情

2024-12-15 11:24

来源:

近日,儿子应邀参加了绍兴鲁迅中学30周年庆典。这让我想起了童志和老师,他是鲁迅中学的首任校长,思绪也一下把我拉到早年读初中时习字的情景,至今依然难以忘怀。

记得刚读初中时,我们几位同学像着了魔似的喜爱童志和老师的字。那时,他是校教导主任,学校的通知都由他用毛笔字书写张贴在校门口的板报上。同样是他写的一张通知,别人在看通知上的内容,我们却在欣赏“通知”中的书法。他写的字刚健柔美,遒劲有力。渐渐地,书法艺术的魅力像块磁石,把我们几位“书法迷”吸引在一起。童老师见我们这样痴迷书法,便煞费苦心地为我们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字帖展览,经他组织动员,有不少学生拿出家里的“藏帖”。于是,各式各样的字帖,摆满了一张长桌,爱好书法的学生围在桌边,浏览字帖,这下真使我们大开了眼界。

童志和老师和蔼可亲,善于引导学生。有一次星期天,是童老师出的钱,为我们雇了一只乌篷船,到大禹陵去拓碑。虽说幼小生长在水乡,却从没有坐过乌篷船,所以这次坐船简直可与第一次乘火车媲美。记得那是只刚漆过而散发着桐油气味的乌篷船,船虽小,却很洁净,中间铺垫着草席;童老师把炭篓置于船艄头,三四个学生盘膝而坐,船徐徐驶向郊外。随着“吱呀,吱呀”的荡桨声,我们贪婪地看着河两岸的庄稼,田野里稻谷一片金黄,呈现丰收的景象。偶然间,水面上“哧儿”跃出一条小鱼,那涟漪冲着荡桨的波纹缓缓消失,很有身在稽山鉴水里,如在画中游的意境。现在想来,书法的神韵犹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与大自然的美丽是那样和谐统一。可惜,那时我是丝毫也没有联想和领悟到的。

“文革”前的禹陵,石碑林立,古迹可寻。我们弃舟上岸后,童老师把我们领到石碑前,选了几块字易认又易学的石碑,先在石碑上铺好宣纸,几个同学按着纸张,童老师用木炭轻轻地在石碑上摩擦,没多久,碑上的字慢慢地在纸上显现出来。接着,我们按着童老师教我们的动作要领,各自分头作业。那拓片的字体既有浑厚清新、笔雄竞秀的楷书,又有风格迥异、圆润似燕的隶书……我们把各种字体的拓片集在一起,竟然有厚厚的一大叠。童老师把大家的“丰硕成果”摊成几堆,分给我们几位学生。也是这一次郊外活动,让我学会了拓碑,更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光阴荏苒,50多年过去了,我跨出校门,踏上社会,下乡支农,去部队当兵,进厂当工人,几十年间换过不少工作岗位,但研习书法始终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在几次书展中还获了奖。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绍兴一中门口碰上了童老师,那浓眉、那炯炯有神的大眼一似以前,那爽朗的笑声还是那样洪亮、亲切。他居然还叫出了我的名字。我也竭力唤醒他当年教我们学书法的沉睡记忆,他淡然一笑,道:“那只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我知道,他为培养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啊!我从心底里敬佩他。

要是童志和老师还健在的话,能看到绍兴鲁迅中学建校30周年的盛典,那是多么的欣慰啊!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董柏云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