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不该遗忘 无法遗忘

2024-12-15 11:22

来源:

何宝康

在“南京大屠杀”八十七周年祭日(12月13日)前夕,徐志耕先生给我快递了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一书,并在扉页中注明:第30版。在37年的时间里,一本报告文学,重印了30版,这应该是很难得的一件事,让我为之感奋。因此,我也在两天的时间内再次读了这本书。

军旅作家徐志耕是我的绍兴老乡,早闻大名,也读过他的不少作品。5年前,在一次文友小聚中相见,蒙他赠送《徐志耕文集》4卷,其中第一卷就是《南京大屠杀》。1987年《南京大屠杀》问世并走红时,我也曾阅读过,后来还在报刊上读过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跨国诉讼》,也是徐志耕先生的大作。这次重读的最深最强烈的感受依然是:对于“南京大屠杀”,我们不能遗忘,不该遗忘,也无法遗忘。我们应该认真反思。

徐志耕先生在“再版自序”说到,“我写这本书,突出一个字:真。我要把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三十多万人的冤恨,留给历史留给后人。只有真实,才称得上历史;只有真实,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只有真实,才对得起先人和故人!”

是的,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离开了真,善和美就难以立足。真实就是力量,真实就是生命。徐志耕先生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奔走于南京的四郊和大街小巷,历经艰辛,寻访那些九死一生的幸存者和历史的见证人,秉笔直书,记录了这铁与血交融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见证者,痛苦地回忆那惨痛的经历,残酷的往事,悲不自胜,痛彻心扉,一桩桩、一件件,血和泪,伤和残,30多万人被杀害,何等的惨烈。往事不堪回首,但必须直面,因为这是真真实实发生过的事实。不忘这段真实的历史,是为了让这样的历史不再重现。当然,这中间,有过守卫南京的顽强抵抗和英勇战斗,有过无数同胞的互相帮助和同仇敌忾,有过国际友人的大力奔走和救助难民,同样值得记录和回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话是大家经常说起的,事实也是如此。但要真正让前事成为后事和后人之师,除了不忘,还须认真反思。为什么誓言铮铮的守卫南京最后变成了没头苍蝇般的大溃退?为什么有不少汉奸为日本侵略军的飞机轰炸发信号指目标?为什么三五个日本人可以看管住上千个难民?诚然,这里有很复杂的原因,但徐志耕先生记录下这些,就是为了惊醒我们,要我们好好反思,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

今年的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第十个公祭日,上午十点,全国拉响警报,全民肃立致哀,其目的、其意义也正在这里。

“南京大屠杀”,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