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趟‘巡航’下来,PM2.5指标变化一目了然。”昨天上午10点半,根据街道的预警信息,鉴湖街道环保所负责人唐国强立马出动,赶往现场处理相关情况。据了解,鉴湖街道自启动无人机PM2.5巡查以来,通过精准“画像”快速响应,已处置大气污染突发事件37起,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唐国强告诉记者,最近,街道刚刚配备了一台具有“智慧大脑”的无人机,根据设置的时间和线路,无人机每天在街道辖区巡航。和以往的无人机巡航不一样的是,这台无人机“大脑”装入了PM2.5实时监测系统,它飞到哪里,哪个点位的PM2.5值就能实时记录。巡航一结束,系统便会给污染源“画像”,形成一份图文报告,通过后台推送、分析数据,再由街道蓝天办派员处置。
“40.7,37.5,41.5,39.5……这些指标明显较高。”收到PM2.5报告后,唐国强说,两次巡航数据显示,昨天的正常数值在“30”左右,今天明显高于这个数值。通过对预警黄色点位现场查看发现,南部数值偏高,主要是矿山修复相关工程未按照大气防治要求施工,导致扬尘较大,唐国强马上联系相关单位采取了抑尘措施。“东面的数值也比较高,我巡查发现主要还是交通主干道上车辆较多,疑似尾气排放。”唐国强说。
根据无人机的PM2.5实时监测和实时拍摄图像,街道辖区内的“污染源”几乎一览无余。而且,每天的巡查记录一清二楚,巡查内容清单化,几乎具体明确至每个细节。比如,一条“施工区域扬尘”巡查信息显示:“围墙上已设置喷淋管并投入使用,现场泥浆较多”“洗车池水已浑浊”“现场南侧围墙洞口未进行处理,已有部分污水流入绿化”……
“可以实现对每个污染源的动态监管和精准管控,巡查内容更加清晰简洁。”鉴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陈俊威说,一到秋冬季,污染源复杂多样往往成为街道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之一。尤其是秸秆焚烧、大气扬尘等,过去靠人力排查发现再通知到相关部门,往往时效慢、过程滞后,流转过程还不精准。“无人机PM2.5巡查”模块自11月中旬试运行以来,已成为“鉴湖蓝”数智管控的重要“武器”,实现了大气污染突发事件的快速发现、快速响应,有效提升了街道的大气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下一步,我们还将完善‘喊话’系统,通过无人机高频率巡查,发现异常事件精准定位,实时管控。”陈俊威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