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诸暨市小吃产业协会在上海浦东等地打造4家“次坞打面+小吃”融合门店,旨在让诸暨小吃实现抱团拓市,有力推动诸暨小吃产业的良性发展。
在诸暨市小吃产业协会的运作下,次坞打面店有了统一的门头和标识,逐渐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品牌效应,在全国各地打响了这一诸暨小吃金名片。
但是诸如西施团圆饼、马剑豆腐包、岭北盐焗鸡等小吃,却依旧没能“走”出诸暨。好在诸暨小吃产业协会为这些小吃想到了新的推广路径,通过把次坞打面和其他诸暨小吃结合起来,让特色小吃“寄居”在已有不小名气的次坞打面店里,既能节约专门开设门店的运营成本,又能借助次坞打面现有的品牌效应,把更多诸暨小吃推广出去,堪称一举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以次坞打面为龙头的诸暨小吃产业现有年产值已达数十亿元,串联起基地种植、工厂加工、市场销售等上下游产业,仅一个近5000亩的面食原材料直供基地就带动了超千人就业。倘若其余小吃都能趁此机会实现“借船出海”,必将进一步带动诸暨小吃产业的整体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绍兴是全国闻名的小吃之乡,越城有臭豆腐、奶油小攀,嵊州有豆腐年糕、炒粉干,新昌有锅拉头、春饼……不妨学学诸暨的做法,把更多绍兴特色小吃同已有的知名餐饮品牌和平台结合起来,攥指成拳、抱团拓市,让更多外地食客有机会尝尝这些“低调”美味,真正把绍兴小吃产业做成富民产业!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戚高晟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