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名人斋名志趣

2024-12-08 08:06

来源:

书斋是文人心灵栖息的一方宝地,给自己心爱的书斋取个别具一格的斋名是中国文人的一个传统,聪明智慧的绍兴人更是取斋名的行家里手。细细品味乡贤的斋名,或雅致、或含蓄、或言简意赅,或自勉、或自嘲,或表爱好、或寄情言志,书斋主人的生活情趣与治学之道溢于名表,可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颇具教育意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自感书多且乱——“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一次风雨之夕,陆游急欲起床关窗,而乱书围之,像堆积之枯枝,竟不能移动半步,便自嘲曰:“此非吾所谓‘巢’者乎?”乃取斋名为“书巢”,并特为书斋作文《书巢记》。晚年时,陆游又为自己的另一书斋取名为“老学庵”,他在著作中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就是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

清代史学家黄宗羲一生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等,作文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惜字斋”。

近代书画家罗振玉1912年在日本京都,因藏北朝初年写本《大云无想经》,故题书房为“大云精舍”,并自号“商遗”,题居所为“殷礼在斯堂”。罗有“大云精舍”“殷礼在斯堂”两印记其事。

被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近代绍兴籍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马一浮出生于四川成都,向视四川为第二故乡,自号蠲戏老人,将书斋取名为“蠲戏楼”,并自解释云:“余生于蜀,长于蜀,越语已非所长,‘摆龙门阵’、‘啥子’,习惯成自然矣。‘蠲’左‘益’右‘蜀’,以示‘蜀’之于我有‘益’,这里就不作‘蠲免’之‘蠲’也。”足见其对蜀地偏爱可谓至极矣。1937年秋,日军入侵,全国动荡。马一浮赴浙江桐庐避难,仍称所居为“蠲戏楼”,并书联“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于壁。

1916年,现代大文豪鲁迅在教育部供职时,部里有人要排挤他,他还叫师曾刻过一方“俟堂”印,取《尚书》中“君子居易以俟命也”之意,并以此为室名,表达对反动官僚的蔑视。1924年,鲁迅因支持学生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因此,鲁迅把自己寓居的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斋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鲁迅在北京故居的书房,因造型突兀,曾称为“老虎尾巴”。后来鲁迅移居上海,居住大陆新村,是洋人越出租界区域建造的住宅,近乎“半租界”。于是,鲁迅将“租界”两字各取一半,称自己的书房为“且介亭”,每当夜深人静,鲁迅于“且介亭”内伏案疾书,挥毫战斗,完成了一批“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后来汇编为《且介亭杂文》和《且介亭杂文二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现代散文家周作人把自己在北京的书室命名为“苦雨斋”,斋名固然颇有诗意,也可看出书斋主人的苦涩心境。然而,他强调沏喝苦茶,追求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继而鼓吹闭门读书,逃避现实,沐“苦雨”而不醒,却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

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为自己的书屋取名叫“犹贤博弈斋”,意思是说,在这里著书立说和创作,还是比赌博下棋都要好。

当代书画家余任天早年纯师汉印,以“归汉室”名斋;又曾藏一古怪的汉“嘉”字砖,并以“嘉砖砚斋”为斋名。他曾自刻“归汉室”“嘉砖砚斋”表明其艺术上的独辟蹊径,不随人后。

当代著名园林学家、散文家陈从周将书屋取名为“梓室”。他说:“梓人,木匠也,我从事建筑几十年了,算个木匠不为过分吧。”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