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盲龟值木,生命值得

2024-12-07 09:01

来源:

琼瑶是一代人的记忆,12月4日,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86岁高龄自杀,作秀吗?这话无疑刻薄。但不管在什么年纪,用自杀结束自己,都是对宝贵生命的挥霍。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说到底,我们都是这天地间的客人。俗话说,客随主便,既然主人还没有赶我们走,哪怕还有一天时间,我们也要珍惜这一天。

快乐也好,痛苦也好,活好每一天,才对得起生育你的父母,对得起让你容身的世界。你坚强地过好每一天,还是一种感恩。

诚然,生命是不易的。因为在时间的纵向里,生命的每一步都是在流浪,都在此岸与彼岸间徘徊。无常,从你出生起,就一直在等候你。明天和意外,谁先来,确实无法预测。可惟其如此,更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健康也好,生病也好,如意也好,艰难也罢,这都是你应该坦然接受的注定。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天地间所有因缘而生的世间法,都像梦幻一般,如泡沫中的影子,如露水与闪电一般,我们应该像这样看待世界的一切。人作为因缘而生这种世间法的一种,当然也要如此看待。但问题是,《金刚经》里说的是看淡,劝人不要有“我执”,而不是看轻生命。相反,佛教认为人的生命实在难得,要成千上百年,才可修成一个肉身。

《涅槃经》卷二中提到:“生世为人难,值佛世亦难,犹如大海中,盲龟遇浮孔。”这是一个精妙的比喻,非常生动地阐述了生命的珍贵。这个比喻就是“盲龟值木”。

一只乌龟,寿命堪比宇宙,可眼瞎了,成了一只盲龟,生活在漫无边际的黑暗中。它要一百年才有一次机会浮出海面,呼吸新鲜空气,听听大海的歌唱。

亘古洪荒,茫茫大海,有一根长长的圆木,在大海中忽东忽西漂浮不定。圆木中间有一个奇异的孔洞,龟头般大小。盲龟一直在寻找这根圆木。它凭借感觉,追逐浮木飘移的方向。可盲龟一百年才有一次接触圆木的机会,但它知道,只要它的头能顶进圆木的孔洞,它便能重见光明,获得一直梦寐以求的人生。因为变成人身,对盲龟来说,是一种涅槃,是它的终极理想。

时间一个百年、一个百年地流逝,盲龟始终找不到机会。

有一个一百年,盲龟似乎同机会无限接近。

它浮出了水面,随波逐浪,寻找那不可测的圆木。盲龟一直游呀游,突然,它的头触到了又硬又粗的东西。它心里直呼:是圆木!

盲龟欣喜若狂,奋力一顶,希望能嵌入那个洞孔。眼看就要成功,突然,巨浪扑来,圆木无情滑开,一百年才有的机遇擦肩而过。盲龟失望极了,一个踉跄,它又被海浪打入海底。它只能重新等待下一个一百年。

潮来潮去,又一个一百年到来,盲龟再次满怀希望地浮出水面,它奋力昂起头,刚伸出海面,却突然意外地一头撞进圆木的洞孔,只听天地间轰然一响,海面上金光万丈,盲龟那背负了成千上万年的笨重躯壳,“咔嚓”脱落,盲龟瞬间变成一个俊秀的男童,站立在海岸。盲龟,终于从它变成了他。他慢慢睁开眼睛,凝视这个多彩的世界:碧蓝的天,蔚蓝的海,金色的沙,海滩边无数的人……

他笑了,慢慢走向了人群。

你看,做一个人比中彩票大奖概率低多了,是一个灵魂千百劫中获得的一个殊胜的机遇,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是刀郎在《山歌廖哉》中的歌词。“清早出门暮不归”或许有两种含义:一是因意外,早出门,晚不归;二是阐述生命的短暂,是瞬间的事。

庄子说:“蟪蛄(知了)不知春秋,蜉蝣不知朝暮。”人的一生放在时间的长河中来看,何尝不是知了和蜉蝣呢?不知朝暮,就是“清早出门暮不归”啊!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正因为人生是一个向死而生的短暂旅程,所以,对每一天我们都要拿出最大的热忱去爱惜。

把每一天当作最初一天过,无忧无虑;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过,留恋不弃。

自杀,则是对生命的浪费,对生命的不尊。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李文元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