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别有清欢是绍兴

2024-12-03 12:34

来源:

“江南秋雨细如丝,鉴湖烟水横波迟。”成为绍兴常驻客已有两个年头,但我仍记得初见她时的惊艳。不同于大城市的繁华,古色古香,不纯是柔美,别具风骨,让人沉醉其中。一直以来我都想写写绍兴这座古城,怎奈才疏学浅,无数次提笔总觉得难以绘出这座像宋瓷一样精致的古城之万一。于是趁着周末有空,提上包,在晨光熹微的黎明,重新赴一场绍兴慢游之旅。

骑着单车,穿梭于街道小巷之中。绍兴确实如人们所说,是一座没有门的博物馆,而馆里展示的,是整个江南。河网密布,街巷纵横,波光粼粼的小河由一座座石拱桥相连,慢节奏的生活味道油然而生。白墙黛瓦,青石板,乌篷船,蹒跚的老人,洗衣的妇女,敞开的房门,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人间烟火。

市井集市大概是一座城市烟火气最为旺盛的地方,里面藏着一个家庭所需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鸡鸭鱼肉蔬菜瓜,也藏着摊位老板们的生活希望。绍兴醒的很早,小摊们早早地就开始了他们的吆喝,新鲜的蔬菜点缀着尘世的淳朴,缤纷的水果演绎着生活的甜蜜。老台门的早餐的味道和早市小摊的叫卖声融合到了一起,人们一如宋代市井中的衣冠简朴,像极了清明上河图。

沿着河道,必然能走到鲁迅故居。鲁迅笔下的绍兴,仿佛简单到一条小巷、一条小河、一叶小船、一座石桥、一个台门。儿时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这么呈现在我的眼前,百草园里茂密地摇晃地草尖儿背后,仿佛能钻出一个充满着孩童气息的迅哥儿来。三味书屋的朗朗读书声好像慢慢飘进了我的耳中,木柱上的抱对写着“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映照桌上的“早”,时光流转未曾改变,如刚刻下的一般,让我一个恍惚,我看到了一位严师和一个认真的学生。在学生时代,他们都曾是我的“朋友”,在那个远方素未谋面的小城,陪伴着我一步步成长。我爱极了这位有脾气的先生,读《呐喊》读《彷徨》读《猫狗鼠》,甚至后来爱上的宋元话本,也是与鲁迅先生的那句“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有关。浮生梦欺书不欺,当我真真儿看到宋元话本中的亭台阁楼时,心里的满足感像极了一只圆圆的气球。

说到亭台楼阁,当看沈园。一走进便看到山石错落有致,板桥横跨古池塘;绿柳青荷,小桥流水巧妙相衬,幽幽曲径,一派宋代古典园林风貌。沈园的魅力不仅在于“景”,还在于“情”。人们都爱陆游在此题写的《钗头凤》,为陆游唐婉的无奈而感慨,每每再念:“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声声相叠叫人几欲泪垂!配着那青的瓦,白的墙,弯的桥,绿的塘,冷的石,翠的竹,残的荷,立的亭,斜柳微浮,瑶瑶飘荡……这段千年不老的凄美爱情,跨越时空,至今还飘荡在沈园的湖面,反复由湖水悄悄讲给游人听。听着听着,便能看到朴素的宋井亭,这里是有一口宋代遗留下来的古井,穿过亭子便更加深入园中,走过回廊,走过亭子,在园中行走就仿佛走过岁月的痕迹,一步步迈向历史的深处,虽是方寸之地,却有中国的传统宋代美学蕴含其中。

宋韵在这里好似活了。

绍兴的宋韵,不仅是姹紫嫣红,还有一种令人沉醉的味道,“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绍酒万里香”,这就是绍兴的黄酒。宋朝人有饮酒风气,有繁荣的酒文化。“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其中的“浊酒”正是黄酒。一如百年前,黄酒仍然朴素地待在坛子里,大都是粮食直酿,纯手工制作,少有添加剂,自然醇香,口感极佳。看着摆满了酒坛的小作坊,就好像一不留神撞进了“沉醉不知归路”里。孩子们大多喜欢黄酒棒冰、黄酒奶茶甚至黄酒酸奶,围在摊子前巴巴等待着,一条小巷又有酒香,还有臭豆腐的味道,这是很多人对绍兴的味觉记忆。

“下一站,宋梅桥站,下车的乘客请注意。”单车经过公交站,车上的提示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这里离书圣王羲之的故里便不远了。书圣故里不同于鲁迅故里,没有热闹的商业气息,墙头的花开得正盛,仿佛是无声地在欢迎各方游客的到来。几个老人排排坐在屋檐下,一边聊着家常,一边打量着往来的游人。他们早已习惯,习惯生活在有游人的地方,有书法气息的地方,文化韵味成为了他们拥有却不自知的财富。我走过去,笑着对他们点点头打了个招呼,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也笑着对我挥了挥手,用带有绍兴口音的普通话问我吃过了没有。“吃了没有”是中国人特有的打招呼方式,也许是这个外地样的小伙子给他们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吧。站在题扇桥上,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白墙上的《快雪时晴帖》,还有远处被树木环抱的蕺山文笔塔,让人在震撼之余又感受到一丝律动。

这律动是什么?我追寻着,思考着,它像是一位老人的呼吸,平稳且安详,又像是孩子的心跳,砰砰出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从车水马龙的迪荡,到安静古朴的老街,纵横交错的小巷,清澈见底的河道,绍兴千百年来宋韵未变,始终如一。难怪木心先生说“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站在小巷中,看着过往者的背影,舀一盆洗衣的水,望一艘手划的船,漾起的涟漪一如千百年前,沁人心脾的黄酒味也未曾改变,深吸一口,我的肺里充盈着的,满是清欢。

作者:陈杨鸿(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编辑:叶露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