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稳住了历史经典产业这个基本盘,绍兴才能更好地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
日前,《绍兴市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出台,让人看了很是振奋。
当下,新质生产力是“当红炸子鸡”,黄酒、珍珠等绍兴历史经典产业似乎相对有些低调。
其实不然。在绍兴向“芯片、药片、布片”奋力攀高向新的同时,从来没有放弃过以“酒缸、染缸、酱缸”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尤其是黄酒、珍珠两大主要历史经典产业,已经拥有了古越龙山、会稽山和阮仕、天使之泪等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
2023年,全市黄酒、珍珠产业拥有规上企业19家,实现产值52.9亿元,利润9.3亿元。
正是这些看起来不怎么抢眼的历史经典产业,奠定了绍兴的产业底色,谱写了全民共富基调。
历史经典产业,对应的是“名特土优”产品,它们集中萃取了古越大地的雨露精华,凝聚了几代人的智慧和经验,是绍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在百业内卷的当下,它们被复制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
确实,历史经典产业是我们的大后方、根据地和势力范围。只有稳住了历史经典产业这个基本盘,绍兴才能更好地拥抱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
历史经典产业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但这绝不意味着它们是日薄西山的夕阳产业和暮气过时的“博物馆行业”,而是人们日常刚需的永恒产业,是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常下饭”。
“老公老婆常淡淡,青菜咸菜常下饭”。“常下饭”虽然没有海鲜、牛排那么高大上,却是为我们提供日常温饱和营养的“维他命”。在科技革命风起云涌之际,我们要大胆拥抱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西餐”,但一刻不能忘了做大做强我们的“常下饭”。
事实上,“常下饭”和“西餐”并不矛盾。只有吃饱了“常下饭”,我们才有力气去“西餐厅”分一杯羹:反过来,“西餐”独特的烹饪方法和风味,也将反哺、重塑、提升我们的“常下饭”。
生于斯长于斯的历史经典产业,特别接地气,无论是黄酒珍珠,还是茶叶香榧,一头连着土地,一头接着民生,是驱动、点亮乡村振兴和全民共富的不竭动力。
也许,历史经典产业看上去不够酷,不够潮,不那么高大上,像一支土气的野百合。但只要我们咬定青山,保持定力,一步一个脚印,锚定创新发展目标,那么野百合一定会迎来自己的春天,绽放出时代芳华。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吴钊谦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