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千古风流陆放翁

2024-12-04 08:38

来源:

为纪念爱国诗人陆游诞辰899周年,近日,2024陆游文化季开幕式暨第二届“放翁杯”全国诗词大赛颁奖典礼在绍兴举行。活动中,中国陆游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作了主旨演讲,从陆游的诗歌里,解读其爱国之情的豪迈,对爱人、家人、友人的厚爱,还有他热爱生活的点滴乐趣。

爱国主题的最强音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让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这种情感贯穿了他的一生。

莫砺锋说,陆游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从数量上看,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3成,但这些诗堪称陆游诗的精华。陆游在《三山杜门作歌》中回忆说:“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他在20岁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志愿,决心以自己的文才武略为恢复中原的事业作出贡献。他入仕后曾亲临江防前线,还曾从军南郑,在抗金的最前线度过了艰苦而豪壮的一段戎马生涯。可惜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南宋朝廷中投降路线占据主导的时期,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好把满腔热血洒向诗歌创作。

称陆游为爱国诗人,好像是老生常谈,但这是陆游研究中永不过时的重要主题。“在南宋的爱国诗人中,陆游有两个优点最为突出。一是陆游诗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十分丰富,二是他用豪迈雄伟的诗歌把爱国主义的主题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他的七言歌行如《关山月》《金错刀行》《胡无人》等代表作,成为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爱国主题的最强音。”莫砺锋认为,陆游诗中对抗金复国主题的大声疾呼,就是南宋诗坛上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表现,把爱国主题弘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尊严,这是他对中华文化最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陆游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个具体的对象,那就是祖国的壮丽河山。陆游观赏山水的视野十分广阔,并不局限于某个区域。他既热爱家乡的稽山镜水,又热爱远方的巴山蜀水,可以说,陆游对华夏大地的山水美景的欣赏喜爱是全方位的。莫砺锋表示,如今“浙东唐诗之路”的研究与建设已在浙江如火如荼地展开,而陆游描写浙江的奇山秀水及风土人情的美丽诗篇正是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陆游堪称浙江诗路文化最重要的代言人。

陆游是一位“情圣”

在莫砺锋的心中,陆游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情圣”,这里的“情”并不是狭义地描绘其与唐琬的凄美爱情,而是指陆游全面地弘扬儒家“仁者爱人”的伦理观及“仁政爱民”的政治观,既有家国情怀,也有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珍视。

陆游长期在各地任职,后来又在山阴农村生活20年,对民间疾苦有很深的了解,他在《农家叹》中对农民终年劳苦却食不果腹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秔。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搒。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傥得食,妻子鸿毛轻!”这是宋诗中描写农民疾苦最为真切感人的作品之一。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成了千古绝唱,一曲《钗头凤》不知惹出了后代读者的多少泪水。后人在陆游的诗词中,可以找到许多唐琬留存在陆游生命中的痕迹。例如,唐氏亲手缝制的菊枕:“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闭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当然,感人最深的则是陆游重游沈园时的感怀之作,因为沈园正是当年他重逢唐琬后题写《钗头凤》的地方。

莫砺锋在演讲中介绍,陆游诗中经常说到他的儿辈,他对儿孙谆谆教诲,希望他们好好做人。陆游在77岁时送别次子陆子龙,作诗《送子龙赴吉州掾》:“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汝去三年归,我倘未即死。江中有鲤鱼,频寄书一纸!”读了此诗,恍如亲闻一位慈祥的老父亲对儿子的临别赠言,那些话说得絮絮叨叨,却周详恺切,至情流露,感人至深。

陆游的一生,还笃于友情,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朱熹等许多名人交往甚密,时时见于吟咏。不但如此,他还与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结下了生死不渝的友谊,留下了许多歌颂友谊的诗作。

用诗歌记录耕读生涯

“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这是明人袁宗道对陆游诗歌的评价。就作品数量而言,陆游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耕读生涯的描写,以及对书斋情趣的歌咏。

陆游一生中有20年隐居在山阴农村,过着清贫而宁静的书斋生活,从无“江湖诗人”们的干谒行为,他是隐士而非清客。莫砺锋介绍,陆游有时亲身参加劳动,像“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晚秋农家》)那样的句子,未曾亲事稼穑者是写不出来的。当然他较多的活动是读书写诗,他晚年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写隐居生活的闲情逸致和越中山水的秀丽景色。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句,如“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屏围燕几成山字,簟展凉轩作水纹”(《龟堂晨起》)、“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东窗遣兴》)等,这些都曾被后人广泛用作书斋楹联。他的《游山西村》是对宁静村景和淳朴民风的优美赞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到了晚年,陆游的诗歌中虽然依旧不缺少爱国抒情,但由于长期隐居家乡,愈发崇尚自然、闲适,因此诗词中也有了陶渊明的“气质”,他对陶诗境界的仿效也展示了耕读生涯的盎然诗意:“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小园》)。

正如清人在《唐宋诗醇》中对陆游的经典性评语:“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至于渔舟樵径,茶碗炉熏,或雨或晴,一草一木,莫不著为歌咏,以寄其意。”陆游的诗歌在这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陆游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文化名人,他是一位“天下之士”,这位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属于绍兴或浙江,而是属于全国人民。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敏霞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