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前,机动车礼让行人蔚然成风;马路上,车辆行驶井然有序……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文明交通 携手共创”。文明交通一小步,文明城市一大步,在柯桥,文明交通已然浸润于每个市民群众的日常行为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论是斑马线前的主动礼让,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孕妇让座,又或是合力救援被困司机,跳入河中勇救落水者,文明之风正不断融入柯桥“城市肌理”,内化成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
文明有礼
内化于心
11月11日晚,104国道与越州大道交叉路口,一辆白色小轿车侧翻在地,司机被困车内动弹不得。事故发生后,附近的市民纷纷跑向现场合力救援,仅用40余秒就将侧翻车辆扶正,并将被困车内的司机解救出来。
他们中,有路过的外卖小哥,还有附近学校的学生和家长,这些“柯桥好人”让文明在此刻具象化。“当时啥也顾不上,就想着和大家一起去帮忙……”参与事故救援的鉴湖中学高一(7)班学生顾浩天言语朴实,却闪耀着无私的光芒。
这样的事故突发偶然,但这样的挺身而出却是必然。早在今年1月1日傍晚,车来车往的双渎路迎驾桥菜市场附近,转弯车辆意外带倒并压到了骑电动自行车的沈女士。没有经过周密调度,马路上瞬间集结的11名热心人群,喊着口号,全力把车抬起,将沈女士从车底下拉了出来。
“我是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当天第一个参与救援的外卖小哥刘从华为了救人而耽误送餐时间,但他坦言并不后悔。
文明交通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城市文明程度以及市民素质最真实、最直观的体现。去年9月的一天晚上,柯海线汤公路交叉口,为让载着危重病人的救护车能快速通行,4辆私家车齐刷刷向左侧45度让行,让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更多的“礼让”则每天都在柯桥道路上上演。如今,我们常常能看到,斑马线前司机轻踩刹车驻停,默默等待着行人先行,举手投足间尽显文明素养,非机动车及行人快速通过并报以感谢目光,亦是文明的回应。
文明滋养 至善至勇
今年的11月22日是第九个“浙江省见义勇为宣传日”。当天上午,柯桥区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队在蓝天市心广场开展见义勇为日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据了解,柯桥区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队是绍兴市首支全部由见义勇为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以130余名历年见义勇为人员为坚实后盾,并吸纳400余名见义勇为志愿者。在此基础上,我区划拨了5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基地和培训中心,设立助学基金和互助机制,进一步保障和激励队员们的权益与积极性。
让英雄流血不流泪,营造良好的见义勇为社会氛围,正是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次探索。
今年,安昌街道安华村69岁的金荣坤荣获“柯桥区见义勇为人员”称号。去年11月9日晚,家住门前河边的他,看到一辆汽车掉入河里,于是纵身跳进水里,用铁棒撬开车门将驾驶员救上岸,后又潜入水中,敲破车窗救后排乘客。
这已经是金荣坤第六次见义勇为。据介绍,今年全区共涌现出18名见义勇为积极分子,他们中,既有跳河救人的“潇洒哥”谢世春,也有在景区河道救起落水母女的“爷叔”吴水勇。他们从万千群众中走来,携质朴善念前行,用善行义举书写了人间的大爱无疆。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还持续发挥着余热。
柯桥区见义勇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盛斌江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周末都会到绍兴市中心医院开展扶病助医活动,节假日各大景区也时常有他们安保巡逻、维持秩序的身影。
城市,因人而文明,眼下,见义勇为者正在成为城市“好风景”。
文明新风 扑面而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如何更好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我区将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抓手,让典型成为文明“风向标”,带动千千万万人。
如今,柯桥每季度发布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五个类别的“柯桥好人”,并将好人事迹与戏曲、歌舞、宣讲等形式相结合,以先进典型引领道德风尚,用榜样力量温暖人心。“希望用我们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向上向善,成为文明有礼的柯桥人。”“柯桥好人”盛斌江说。
在柯桥,崇德向善、做文明有礼的柯桥人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柯桥人用实际行动书写的生动实践。在多个社区,公益红娘馆无偿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倡导移风易俗,培树文明新风;在广袤的农村地区,低碳办婚礼,群众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避免铺张浪费;在各家餐厅饭馆,食客按需点餐,积极践行“光盘行动”,餐桌上公筷公勺使用已成常态;大街小巷、社区商场,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和文明城市的宣传语,让文明融入各类生活场景、公共场所……
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柯桥正以实际行动浇灌文明之花,使其绚烂绽放,让城市更具品质和内涵。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