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破旧房”巧变“黄金屋”

2024-12-02 20:33

来源:

又是一年银杏季,今年的灵山坞村又上新了什么?

12月2日上午,冬日暖阳下,记者再访灵山坞村。

2017年12月,本报将诸暨市应店街镇灵山坞村确定为记者基层联系点,持续7年报道该村乡村振兴之路,相继推出《老树桩上绽新芽》《招娣奶奶的旧婚房变新民宿》《银杏树下唱起“四季歌”》等多篇稿件,持续关注灵山坞村的美丽蝶变。

“我要两杯厚乳拿铁!”刚刚停好车,银杏公园门口,记者就听到了不少游客在新开的咖啡店点单。这个开业刚刚半个月的咖啡店,店长是29岁的返乡青年葛文杰,他曾在全国咖啡大赛上获得第三名。

“这几年每次来银杏村,年年都盼着在银杏树下喝杯咖啡,今年终于如愿了。”捧着咖啡,正在银杏树下拍照的萧山游客陈茜露出满意的笑容,“一会儿把咖啡发小红书,叫小伙伴们一起来。”

这个让周边游客“躺平”的网红咖啡店,曾是一栋村民放闲置物品的老破房,对它的改造,不过短短5个月。今年6月,灵山坞村村党总支书记杨炯和乡村CEO“小马哥”正式启动“造村计划”,在村里流转了5个破旧的闲置农房,一一进行改造,让“破旧房”巧变“黄金屋”。

咖啡店外面,“小马哥”和村党总支书记杨炯正在商量新一集短视频的脚本。今年刚刚30岁的“小马哥”名叫马东锡,去年2月份,在应店街镇牵头下,他和杨炯一拍即合,回到灵山坞担任起乡村CEO,有短视频创作经验的他,很快和杨炯找到了推动灵山坞旅游的新赛道。

今年以来,灵山坞村依托“灵阆在望”产业链党建联建项目,以创建未来乡村为契机,对银杏公园、地质文化公园以及游步道等周边进行风貌改造,并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6月开始,灵山坞村也围绕灵山坞之变,开始创作短视频《80后木陀书记的“造村日记”》,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镇里也牵线寻找年轻人一同来灵山坞村参与“造村计划”,截至目前,《80后木陀书记的“造村日记”》已经更新了10期。

“我们就想在家乡打在一种让年轻人愿意回家放空的业态,所以就先要着急一批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回乡,葛文杰就是这么被我们引进来的。”今年来,杨炯开始联络在外工作的年轻人,目前已经有两个餐饮、小吃项目落地。

游子归,旧村变。跟着从村口到银杏公园不足1公里的路两边,原本破败的农房已经不见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地质文化博物馆、银杏研学馆、咖啡店、民宿……多个新业态的出现改变的不仅是村庄落后的面貌,也成功破解了灵山坞的“流量密码”。

依托1400多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树,灵山坞村已经成为银杏“微旅游”目的地。而从原先等游客来,杨炯还给灵山坞村设计了一套发展计划,“我们不能只卖1个月的风景,现在要打造更多银杏以外的网红点。”今年上半年,灵山坞村决定结合本村实际,按照“露营基地+亲子研学+户外休闲+网红打卡”的发展思路,打造灵山坞户外基地,这次银杏季,这个基地已经接到不少学校的秋游研学、团建订单,“等明年春天吧,喝着咖啡,看着满山的春花,游客不会比银杏季少的,那时候,我们的餐饮民宿配套也到位了。”杨炯说。

开业不到半个月,这家“蜗”在山里的咖啡馆,平均每天要卖出300杯咖啡,跟着灵山坞的“上新”,在导入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同时,村民也慢慢看到了发展机遇,杨炯说,原先“无动于衷”的村民都主动关心起露营基地的进展,希望到时候能租个铺子卖东西,“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露营+’旅游经营模式,全力打造集露营、研学、徒步、摄影、观光等业态于一体的活化古村。”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周梦琪 编辑:杨洋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