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浦村东侧塘路边有农户堆好了秸秆,请秸秆回收队做好回收工作。”11月29日上午9点,绍兴上虞区道墟街道秸秆回收队队员胡九林收到消息后,立即和队友驱车前往指定地点,开始他当天上午的第二轮回收工作。
“因为最近天黑得早,我们现在每天早上6点钟开始,忙到下午4点多,基本每天要清理十几车、近10吨的秸秆。”胡九林告诉记者,一开始,主动将秸秆堆放在路边的农户并不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户都习惯将秸秆整理起来,统一堆放在靠近路一侧的田边,方便回收人员清运。
从收到清运通知到完成该处的秸秆回收,胡九林和队友总用时一个小时左右。如此高效“丝滑”的秸秆清运过程背后是道墟街道“收”“管”“防”多管齐下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强力举措。为了从源头加强秸秆禁烧力度,道墟街道引入市场化力量,组织第三方实时排查情况、科学规划路线、高效开展清运,各村还动员党员、协管员等力量联合第三方提前进行离田处置,每天投入5辆车、15名回收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秸秆清运工作,大大提高秸秆离田效率。
收集起来的秸秆如何处理呢?在道墟街道秸秆回收中心,记者看到了答案。只见胡九林和队友将一整车的秸秆运送一个偌大的装置内,随着工作人员启动按钮,一堆堆秸秆便被粉碎成了颗粒状。“接下来,我们将把粉碎后的秸秆运送到加工厂,经过再次粉碎、压缩后制作成生物质煤,可进行二次销售。”道墟街道秸秆回收队负责人钟卫松介绍,目前该回收中心基本可实现秸秆日收日清工作。
当一车车秸秆在回收中心被粉碎装车的时候,在称海村旁的萧绍塘路上,街道农办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纵着无人机,对塘路旁成片的蔬菜地进行秸秆焚烧巡查。“当田间地头有黑斑和火点,尤其是那些林地以及人员无法深入的地方,就可以通过无人机实时的图像迅速进行定位、拍摄、上传,交办相关人员第一时间闭环处理。”道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蒋嘉斌介绍,为了全面落实秸秆禁烧防控网络,街道重点构建天网(高空探头)、村网格、田块网格“三网”监管体系,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9个高空探头画面,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闭环处理,全面提升管控效率。“此外,我们还将全街道划分92个田块网格、上下联动落实包田巡查管控。特别是对重点地段、敏感区域落实快速响应机制,我们还做到专人负责盯人、盯地、盯秸秆。”蒋嘉斌说。在多种举措之下,8月份以来,道墟街道实现起火点下降和秸秆火点数综合排名上升“两个100%”,11月份更是实现零火点。
下一步,道墟街道将持续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上下功夫,“秸”尽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切实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秆难题,为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上虞贡献道墟力量。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倪卫 通讯员 沈嘉玲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