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外祖父的“钧窑笔洗”

2024-12-01 21:26

来源:

外祖父毕业于上海美专,是刘海粟大师的学生,与著名戏剧人物画家关良为同窗好友。他当年还在享誉“北南开,南春晖”的浙江绍兴春晖中学白马湖畔,应胡愈之先生之邀参与《上虞声》的编印。而今,外祖父虽已驾鹤西去,但每每看到他留下的那只钧窑笔洗,我便会油然忆起外祖父与钧窑笔洗的故事。

这是一只鼓腹、低圈足钧窑笔洗,虽说其个头不大,但钧瓷的窑变艺术,呈现得颇为明显——釉彩乳浊黏稠、流动缓慢,令釉彩之绚丽宛若晚霞,而细润的釉质又恰似一泓静谧的湖水。尤其是在笔洗的底足旁侧,因局部坑洼缺釉,竟致肥厚而斑斓的挂釉特点一目了然。

或许,是因为使用年代已久,自然形成包浆,这只钧窑笔洗有了年代的沧桑感、时间的成熟感,或者说,它是有传承轨迹、有来由、有故事的。曾听外祖父说起,这只钧窑笔洗是他在上海美专求学时靠勤工俭学所积而到文物商店买来的,“那天走进店里,第一眼看到它我就‘一见钟情’,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今天就请它了。”说起当年的相遇,外祖父情不自已,“之所以‘情人眼里出西施’,是因为我是读美术专业的,此物既能观赏、收藏,也可用来洗笔、添水。”更令外祖父高兴的是,同窗好友关良见了也爱不释手,连声赞叹:“钧窑笔洗,珍稀之物呀!”见关良喜欢,外祖父还让他先行使用,可过不了两月他竟奉还,说:“太珍贵了,担心使用不当造成损害,我还是早日完璧归赵!”

外祖父带着这只钧窑笔洗,辗转到过上海、大连、杭州、德清、松阳、上虞等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无论哪一次的离去,他都会把这只钧窑笔洗装在专门定制的盒子里随身捎带,不敢造次。如果说,求学时这只笔洗外祖父主要用于绘画之用的话,那么参加工作以后,这只笔洗则主要被用来写信时使用。

外祖父最后调回上虞老家一个叫“沥海”的小镇担任一所中学的美术教师,直至退休。外祖父家是一座具有清代建筑特色的小院,内有一老楼,二楼上有一间外祖父的书房。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通信工具主要还是仰仗书信。于是,写书信便成为外祖父与子女、亲戚和朋友沟通联系的唯一方式。听外祖母说,外祖父除了侍弄小花园、上街买菜,其余时间差不多都躲在二楼读书抑或写信。写信时,外祖父更习惯用毛笔,事实上他的蝇头小楷非常人所及,这也是源于他从小的练习积累以及作为上海美专毕业生的技能训练。而钧窑笔洗,则成为他添水、洗笔的好助手。

外祖父临终前,把这只珍贵的钧窑笔洗赠予了我的母亲。而后,母亲又将其转赠于我。为此,我诚惶诚恐而精心珍藏——不啻因为它的珍贵而导致的可能的物质价值,更在于外祖父因此物而留下过太多的关乎亲情、友情的故事。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