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的冬天远比现在的冷,人们的穿衣条件和当下相比,其保温能力相差太远了。那年代,大多数孩子穿的都是破旧的棉袄,里面是土布衬衣,顶多加件棉绑身。过去,贫困人家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穿的是哥哥、姐姐们换下来的破旧衣服。俗话有“新阿大,旧阿二,破阿三”的说法,这就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穿着条件如此差的孩子们,为什么还天天盼落雪?原来是大雪一落厚,他们就可以堆雪人、搭雪桥、打雪仗,又可以在融雪的时候从屋檐下接“寸管糖(冰凌)”,在结冰的水缸里捞取圆冰,做成大大小小的“铜锣”。这些玩法既刺激,又欢快,多么热闹,有时候连大人也会参与进来,真是皆大欢喜的乐事。
落雪多在傍晚,天空往往先落点雪霰,那浑似鱼眼的雪珠,绍兴人把它叫做“雪子”。不一会雪子变成了雪花,由小到大,渐渐地,那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就把整个世界素裹成一片银装。这时的孩子们十分兴奋,欢呼雀跃,被大人揶揄为“落雪狗高兴”。
翌日清晨,好多孩子就在道地中滚出来一个大大的雪球,上面再按上一个较小的,在小雪球上嵌上木炭,挖个嘴巴,用红纸搽红脸颊,再在大雪球上刮削几下,手臂、胸部、大腿就出来了,一个盘腿而坐的雪人顷刻便展现在道地中央。再滚好多个大小不一的雪球,依次堆成一排,把中间最高的雪球掏空做成桥洞,两边的雪球铲成阶梯状,一座雪桥便卧在地上。这时,不但搭雪桥的孩子自己不断在桥上走动,连大人也会小心翼翼、乐滋滋地来雪桥上走一下。
野外,两伙人不断用雪球攻击对方,你进我退,雪“弹”纷飞,喊打喊杀,似乎真的在开战。这时的孩子们,头冒热气,满面红光,不到大人出来制止,似乎并不想“罢战”。
融雪的日子天会更冷,有道是“落雪勿冷烊雪冷,烊雪冷来有太阳”。太阳虽然把屋脊南面的积雪晒到融化了,北面的积雪因为气温偏低,融化了的水在瓦檐下结成一条条又长又尖的冰凌,绍兴的孩子把它叫作“寸管糖”。因为用扫把柄接一段下来,含在嘴里,吮吸吮吸,好像是在吃糖。但大人看见,却要阻止,怕小孩因此拉肚子。
待水缸里的冰周边融化能被取出时,用细竹管在厚厚的圆冰块上吹个洞,穿上稻草绳,两个孩子抬一块,后面的孩子用细木棍作敲击状,嘴里喊出“当当当”声,现成的“乐队”即在村中穿行。
好久没见如此厚的大雪了,眼下就算有了大雪,哪家的孩子还会有兴趣去这样玩呢?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