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明天上午还有一场婚庆表演,过几天我们还计划在王坛镇上搞场公益演出。”近日,当记者辗转联系上今年67岁的孙传灿时,他刚带领弘舜艺术团结束了一场文艺活动,准备赶赴下一个现场。
弘舜艺术团成立于2015年,是一支来自柯桥区王坛镇的草根艺术团,18名艺人中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39岁,他们非科班出身,却在乡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今年,这支艺术团更是被柯桥区推荐为浙江省优秀基层业余文艺团队。
他坚信农民也需要舞台
90分钟、15个节目、19名草根“明星”,11月中旬,随着王坛镇长岭村“村晚”的圆满落幕,今年弘舜艺术团的“村晚”清单上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村。考虑到山区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及出行安全,每年年末,弘舜艺术团都会赶在寒冬来临前,协助王坛各村及兄弟乡镇提前举办“村晚”。尽管时间紧、任务重,但一台台“村晚”依然办得有声有色。那么,在幕后,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在‘村晚’的舞台上,表演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我们欢迎所有身怀才艺、渴望展示的村民。”随着弘舜艺术团的影响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文艺活动中来。为了让大家都能拥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孙传灿索性拎着音响和地毯再次走上街头,就地搭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而这也是后来王坛镇各村“村晚”的雏形。
2017年,在王坛镇的支持下,弘舜艺术团正式办起了“村晚”,并推广至周边行政村,无偿给予指导。“在王坛,每个村子都有一名文化管理员。谁有才艺、谁想展示,问他们就能知道。”孙传灿说,有了这些得力助手,“村晚”的招募进行得十分顺利,若村民们的表演时长不够,就由团员们出节目来凑,以确保所有“村晚”都能顺利达标。
有了草根“明星”,台下的观众也不能少。在柯桥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丹家村,从村子边缘到位于村子中央的“村晚”舞台足足有七八里路,但即便路途遥远,老人们总会准时到达。“一想到台上表演的是同村的村民、是自己的家人,老人们更是一定要来看看的。”孙传灿笑着说,如今,一些村子还涌现出了几名热心的领头人,他们自掏腰包为“村晚”设置抽奖项目,希望能为更多村民带来快乐。
“这是一个包容而开放的舞台,它不仅欢迎每一名怀揣梦想、渴望展示自我的草根艺人,也给予所有热爱家乡的村民无数温暖与欢乐。衷心希望我们的‘村晚’能越办越好!”孙传灿说。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