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真是忙得不可开交,明天上午还有一场婚庆表演,过几天我们还计划在王坛镇上搞场公益演出。”近日,当记者辗转联系上今年67岁的孙传灿时,他刚带领弘舜艺术团结束了一场文艺活动,准备赶赴下一个现场。
弘舜艺术团成立于2015年,是一支来自柯桥区王坛镇的草根艺术团,18名艺人中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39岁,他们非科班出身,却在乡村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今年,这支艺术团更是被柯桥区推荐为浙江省优秀基层业余文艺团队。
夫妻俩将广场舞带进山村
“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这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台词,也是孙传灿自幼最喜爱的戏剧片段。他早在读书时就已经萌生文艺梦,那时他还加入了学校的文宣队,学唱当时最流行的现代京剧。许是天赋使然,孙传灿仅靠自学也能唱得有模有样,有一年村里广播站还邀请他前去录唱以供除夕夜播放。
“那时我们村里文化站的站长叫杜志甫。我虽不是‘千里马’,他却是真正的‘伯乐’,他尊重、支持我的爱好,时常带我出去参加文艺活动,我得以积累了不少演出经验。”1976年,孙传灿进入一家机械厂从事宣传工作,与此同时,他依然活跃于文艺界,并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在当时的绍兴县大小青歌赛、才艺秀上崭露头角;直至步入新世纪,他已经是邻里间有名的草根艺人。
2009年,孙传灿偶然发现市区流行起了广场舞,十分新奇,心里萌生了把舞蹈带回村里的念头,回去后他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同样热爱歌舞的妻子冯建娣。
“我丈夫爱唱歌,我爱跳舞。那个时候,我们山区里没有那么时髦的音乐和舞蹈,显得有些落后,我就想我们先去市区里学来,再到家门口去教那些同样对舞蹈感兴趣的村民。”今年62岁的冯建娣回忆,那时两人花了不少积蓄购买了全套家用的卡拉OK设备,一边复盘舞蹈一边研究伴奏带,在自家的杂货店门口开起了“培训班”。她说:“王坛是个文化底蕴特别深厚的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我们跳舞的行列中来。”
随着每日跳舞的村民越聚越多,孙传灿不得不在门前拉起了隔离带以免影响交通,甚至一度“转战”到工厂的空地中,继续他们的草根艺术之旅,然而留给村民的舞台实在过于有限。“那时我就想,没有舞台怎么办,不如自己创造一个舞台吧。”也正是抱着这个信念,2015年,孙传灿与妻子成立了弘舜艺术团。
作者: 编辑:严心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