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入局艺术界? AI画作拍出百万美元

2024-12-01 19:56

来源:

机器人Ai-Da在画画。(据新华社)

《AI之神》(据苏富比拍卖行官网)

11月8日,苏富比拍卖行以高达108.48万美元(约合779万元人民币)拍出人工智能(AI)机器人Ai-Da的画作《AI之神》。

与生成式AI创作不同,《AI之神》是由Ai-Da手拿画笔画出来的。早先被认为人类独有的精神和艺术领域,如今似乎也成了AI进军的方向。

关于作者

作者Ai-Da其实是一个人形机器人,外表是女性形象,短发、大眼睛,2019年问世,可以使用大语言模型与外界交流,曾经创作多幅画作,还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举办过个展。

关于作品

《AI之神》为数学家艾伦·图灵的肖像,长162.5厘米,高230厘米。图灵是英国数学家和二战英雄,被誉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之父”。

Ai-Da以图灵的照片为素材,以丙烯和油彩为颜料,陆续绘制了15幅独立的小画——每幅小画上都有图灵面容的一部分,它们一起组合成完整的图灵肖像。最后,画面以3D打印的方式喷涂到大尺幅的画布上,完成作品。

艺术只属于人类?

当今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只能属于人类。虽然人工智能可以生产图像,但从业者认为:在赋予这些图像艺术背景和意图方面,人类艺术家仍然不可替代。正如钢琴虽能奏响美妙乐曲,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工具。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似乎正在被动地进入一个机器和算法愈加强大,能闯进更多领域的时代。

2019年,牛津大学美术馆馆长艾丹·梅勒和机器人公司Engineered Arts以及牛津大学相关团队合作,制造出“第一个能像艺术家一样画画的机器人”,并给她取名“Ai-Da”。因此,从出生之时起,“她”就被设定为AI艺术家的角色,是人工智能闯入艺术创意领域的一种尝试。

5年来,她用不断进阶的AI大脑、钢铁之躯,画过英国女王、上过英国议会,充分践行了她的名言:“I’m not alive, but I am still capable of creating art.”(我不算活着,但我有能力创作艺术)

这是一种挑战?

“无需多言,作者是最大的卖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沈临枫一直在关注这次拍卖。他连用了几个“有意思”,对Ai-Da的画作表示了赞赏。他觉得,如此技法,带着几分印象派“点彩”,又带着几分现代派的变体,令人难忘。

“细看《AI之神》,其中每个细节,都借鉴了各个艺术大家的手笔。”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设计艺术系副主任沈华清认为,Ai-Da不是人,它没有意识,其作品与艺术家的作品之间不存在相互比较的参考系。

沈华清直言,买家用真金白银拍下这幅作品,买的不是艺术品,而是一份稀缺性,“第二幅《AI之神》就不值钱了”。

其实能在世界顶级拍卖行拍出高价的艺术品,都有一个共同点:有被写入艺术史的价值。

很明显,这幅《AI之神》之所以能拍出百万美元的高价,也因为它有一个“机器人画人工智能之父”的独特属性。因此,这幅作品的最重要价值,不在于留名艺术史,而是将来可能会留名人类史。

在当天的拍卖现场,这幅《AI之神》可谓竞价激烈——经过27次水涨船高的叫价才最终落锤。苏富比拍卖行在声明中表示:“第一件由人形机器人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被拍卖的创纪录价格,标志着现代和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个时刻,反映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全球艺术市场之间日益增长的交集。”

谁是著作权人?

当AI作品被拍卖后,谁将拥有它的版权?机器人画出的画,属于机器人,还是属于创造机器人的人?

“从中国的《著作权法》来看,一件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的前提,是‘人’在作品表达的具体创作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一定的智力投入、独创性。”曾代理全球AIGC平台侵权第一案的律师、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延来说,“比如使用生成式AI创作时,反复输入提示词、修改、调优等,都可以认为有相当的智力投入或独创性。”

而像Ai-Da这样完全由机器人创作的作品,国内外都还没有相关的版权案例。

在商业上,这幅作品可以拍卖,拍卖人拥有它的财产权,不过从绘画作品的角度来说,目前的法律很难予以其保护。这意味着,如果有人将被拍卖的《AI之神》用作商业海报、广告宣传等,按现行的法律,难以判其侵权。

(资料来源:新华社、上观新闻、红星新闻、潮新闻等)

微点评

很难预估,AI的入局,会给艺术带来什么样的未来?

可以确定的是,AI艺术创作正逐渐被市场接受,价值、影响力都在不断增长。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