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树人杯”中小学生征文活动启动以来,树报君感受到了大家满满的热情,来自我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作品纷至沓来。
本期《朝花有约·中学版》继续选登来稿作品,传递文学的美与力量。
现场作文比赛即将启动,请继续关注“树人杯”。(记者 王芳)
A
中考后的暑假,我在一个文学社群里认识了她。她转发了史铁生的文章,而史铁生恰巧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开学后,我们又恰巧同班,于是开始交往。
不久,学校组织我们去茶山研学。前半程我只是兀自地走,一个人看看风景,推敲诗句。后来我觉得是时候疏解心中的块垒了,便追上她,一起用闲聊打发了后半程。
走,去另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山。山色浅淡,迷蒙中默默连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我触景生情想到一句“山色有无中”,邀她应对上句。一时无话,却也不扫兴,毕竟,雪夜访戴,意不在此。
我们聊了很多。思想有了流向,嘈嘈而往。我们都喜欢山。她折半茎狗尾草赠我。合照里,我举着狗尾草,就在她身旁。
到家时摸到叠着的纸条,上面是她的字。不知什么时候,它被偷偷塞进我的衣服口袋。
她写到山。我的记忆猝然回到白日的悠远。山风呼啸最盛之际,虚空中仿佛有一条界线,每每越过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那是我们跨越时空与先人的联结,亦是我们与自己的联结。我已不在山际,山际在我。
她总能懂我。
以此为契,我们的联系密切起来。一日傍晚,我和她在校园里漫步。我笑着说,我们在等待戈多。她说,如果宇宙没有明天,此刻就是永远。
存在和虚无,在荒诞的生命中纠缠不清。有些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追寻意义。就像贝克特的默剧里那两个互相脱帽的流浪汉,他们所等待的戈多是具象的,充满象征和隐喻意味。这样的等待本身就足以让人心动。它抵得过一切无望和无意义。因为等待意味着他们相信希望的存在。因此,戈多的意义便是这样:于荒诞中存在而非沦失,于无望中奋起而非消沉。正如海格德尔的“向死而生”,正如推石的西西弗斯。两个流浪汉最后没有等到戈多,但又怎么不算一个好结局呢?因为,希望无限。
“从恒久远到须臾间。”
她在最后如是说。我依然钟情于它的开阔。
我们身处宇宙。一切放在宇宙中都显得太过渺小,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去。于是问题嬗变成我们要如何用心灵抵达圣地,而不是脚步。
脚步可以抵达现实意义的远处,心灵所到之处则须自己赋予,也只能自己赋予。
这样,就能留住对一座山、一座城市的记忆。
我情绪化,犹疑,悬浮无着,有俗世情结又妄图高远。
她却从容,不紧不慢,冰雪聪明,叉着腰遥遥站立便是一处风景。
她说她的悲观与她的稳定共存。在她写的小说里,相爱的两人爱的是对方身上的自己。她说,没有什么比爱自己更崇高了。
是的,我们终将从漫漫山海回归故乡,我们终将从另一个地方回归旧地,回归自己。
走,去另一个地方,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和景明。
(绍兴一中养新文学社 俞悦)
B
“你得试着改变当下的生活方式,去另一个地方。”
心理咨询室里,橘黄的墙面像火焰一般灼烧着她的眼球,此刻,她听见对面的咨询师这样对她讲。
她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被数不清的工作裹挟。酬劳的附赠品是成倍增加的压力,她憔悴得像一株即将败落的向日葵,脑袋仍然向着天空,心却早已空虚地落向地面。
于是,她使出最后的力气,企图去远方疗愈一颗落满灰尘的心。
她按照咨询师给出的建议买了去往山区的车票——在经年的驯化中,“服从”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她坚信专业人士说的话不会错。
坐在列车上,她看着周围的高楼大厦一点点消失,最后变成连绵大山。
她从未走过如此远的路,但她却感到血液正在一点点解冻,甚至有了沸腾的前兆。
山上早就积了一层雪。低矮的灰色砖头墙面摸起来粗糙得很。木头搭成的简陋房屋,风一吹过,发出了吱呀的哀声。
这里真能疗愈她吗?但她还是住了下来,主动地在第二天踏进那间吱呀作响的木屋,轻拍过讲台上积下的灰尘,又扫去门口积起的雪。
她等了许久,听见铃声响了一声,又响了一声。她总算见到零零散散的学生走来。他们有的高、有的矮,皮肤大多粗糙,耳朵上有冻出的疮疤。她赶紧招呼着年龄不一的学生们进教室。
她听见孩子们在她自我介绍完后发出的掌声,不太整齐,却尤其热烈。下课后,一个小女孩原本想拉住她的衣襟,却低头看了看自己沾了泥巴的手,迅速背到身后,眼睛亮亮地同她说:“老师,你好厉害,什么都会!”
她已经很久没被这样夸奖过了。她从小县城一步步考进大城市,以为自己到达了生命的巅峰,抬头却看见有更多的人站在更高的山峰上。她听到的总是“这个方案还不够好”“你的能力还是不够”“你和其他人比实在相差太多了,这里不适合你”……
而在此时,她仅仅说了几句最简单的话,就被一大群孩子围着赞扬。在那群孩子眼里,她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冬去春来。她在这里久居。
入春后,隔几日她便能收到孩子们给的鲜花,往往附着一张贺卡。她总是很幸福地接过这些。
一年,两年……她以往总觉得时间漫长,此刻却又觉得岁月转瞬即逝。
那天,她看见门口飞奔过来的学生脸上带着欣喜的表情,又看见他手上拿的录取通知书。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却承载着一个大山孩子命运的金色转折。
那一刻,她感到自己的脉搏正在以一种无比鲜活的节律跳动着。她听着对面的学生哽咽着用依旧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她致谢:“老师,你让我的人生有希望了。”
她很想摇摇头说:“是你们让我的人生有了希望。”
几天内,零零散散的学生来到她的窗前找她,让她想起多年前的冬天,他们也是这样零零散散地冒着风雪走进教室。只是无论过了多久,她见到的都是同样的笑容、同样红扑扑的脸蛋。
她向着远去的学生们招手,笑着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向山下、走向她视线到不了的地方。
“走啊!”
“去另一个地方!”
“去往耀眼的未来,去能找到真实自我的地方。”
(新昌县澄潭中学高二〈2〉班 石婉婷 指导老师 丁燕萍)
C
一滴水珠从天而降,而此时,他正美美地做着在大海中徜徉的梦。
不料,一阵狂风袭来,摧毁了他对大海的美好幻想。他被吹到了渔夫那又臭又脏的池塘里。“呸呸呸!”他鄙夷地看着周围的环境,掸了掸身上的污渍,一脸沮丧地说:“听说大海一碧万顷,还有无数奇珍异宝。可我何时才能到哪里呀?”
终于,有一天早上,渔夫将一麻袋的鱼放到池塘里,水珠被溅了起来,他顺势逃了出来。
他的第一位驴友是一只百岁乌龟。乌龟安于现状,只想在这小池塘里安享百年,他劝阻小水珠:“在这小池塘里,你既不用受太阳曝晒之苦,也无泥沙污染之忧,为何一定要去探索那虚无缥缈、遥远的大海呢?”但苦于小水珠的死缠烂打,或许是老乌龟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决心送小水珠一程。
直到日上三竿,老乌龟也只将小水珠驮到了不过几里外的湖泊。他对小水珠说道:“老夫已经尽力了,剩下的路得靠你自己走了。”
这一下,小水珠又陷入了绝望,好在湖泊中漂浮的小船燃起了他的希望。他混入船桨激起的浪花,滚上了船,他的直觉告诉他这艘船一定能带他到江河的入口处,最终驶向大海!
可是想象很美好,现实很骨感。船过于单薄,几阵风儿让船儿颠簸,小水珠也被甩下了船。没辙了,小水珠只能死死拽着船身不放,他不但要与汹涌的浪花搏斗还要和那身手敏捷的船夫斗智斗勇。一路上,他被撞得鼻青脸肿,但无怨无悔。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水珠终于随着江河一同汇入大海,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大海啊!不多时,他就发现了当年海盗船残留的金银珠宝,他贪婪地吮吸着空气中财富的气息。不料掌管整片海域的龙王说:“这些珍宝都算不了什么,我这里最大的财富就是你们这群小水珠啊!”
小水珠迷糊了:“为什么这样说?”
“你们不远万里来到大海,这其中的坚持与毅力难道不该是令人向往的财富吗?”
小水珠顿悟了,原来,他这一路寻找的不是大海的美好,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啊。
(诸暨二中高二〈5〉班 马浩哲 指导老师 周央)
D
“谢谢大家参加我的三百岁生日宴!”一粒种子说道。“三百岁!”众人惊叹,“你怎么没有发芽?三百年间你都经历了什么?我们非常好奇,能和我们讲讲吗?”种子笑了笑说:“那还得从我出生那年讲起。”
三百年前的一个秋天,一粒小小的种子从成熟的果实里蹦了出来,他给自己取名叫“无忧”。
无忧睁开双眼,望着蓝天。他什么也不想做,他就躺在母亲的旁边。母亲和他说:“孩子,你应该要发芽。”无忧说:“为什么啊,妈妈?现在是秋天,我想等到明年春天再发芽。”母亲点了点头。
春天来了,所有的种子都在准备发芽。只有无忧还躺着不肯醒来。太阳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无忧终于醒了。
无忧准备发芽,可刚钻进土里没一会儿,他又爬了出来。母亲问道:“孩子,你怎么又出来了?”无忧回答:“土太硬,里面的石头硌得慌,让人一点儿也不舒服。我决定去更远的地方,找一处最舒服的地方。”
又过了些日子,蒲公英长出了雪白的绒毛,就像一个个天然降落伞。无忧爬上蒲公英,用力扯了一个“小降落伞”,纵身一跃,乘风飘向远方。
无忧飘到了海滩边,那里阳光充足,沙土松软。无忧迫不及待地冲向那深蓝的大海,刚一碰到海水,无忧就开始冒汗,水分快速流失,无忧无力地倒在了沙滩上。等他再睁开眼时,已经是夜晚了,他只能在一块大石头下将就一晚。
天一亮,无忧就立即起身准备离开,天空中掠过一道黑影,那是什么?还来不及细看,无忧就进入了一只鸟的胃中,无忧使劲地拍打着四周,可是一点反应也没有。不知过了多久,大鸟停止了飞翔,无忧像是看见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错,他看见了一丝亮光,无忧加快了脚步,顺着亮光钻了出来。
现在是夜晚,四周十分寂静,无忧望了望,转头发现了那只正在酣睡的鸟,月光洒在那又长又尖的喙上,显得那喙格外大,格外恐怖。无忧双腿发软,往后退了一步,踩响了用小树枝和树叶造的鸟巢。大鸟惊醒了,无忧一下就钻进鸟巢的缝隙中,大鸟没有发现他,又去睡了。无忧又小心翼翼地钻了出来,轻轻地爬出了鸟巢,爬到了树枝上。此时的他感到后背一阵发凉,转头一看,那只大鸟醒了,正盯着他。
枝叶再多也无法阻挡大鸟想要吃了无忧的心。无忧急中生智摘了一片树叶,双手各拿一边,用力一跳,在空中缓缓降落,
刚一落地,大鸟就猛冲下来。无忧跑呀跑,磕到一块石头,从斜坡上滚下来。大鸟终于放弃了。
可无忧依旧没有停下来,前面有个悬崖,不出意外,他掉了下去。万幸,悬崖下方是一个泥潭。无忧在泥潭中待了两百九十九年,泥潭中的水分滋养着无忧。直到一年前,一场暴雨将无忧从泥潭中冲了出来。这不,休整了一年,便迎来了无忧的三百岁生日。
“实在太惊险了!”
“这下,你该发芽了吧!”
“不,我还想周游世界。”
(诸暨市安华镇初级中学905班 杨茜娜 指导老师 王迪)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