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尤其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工会系统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使命担当,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挖掘打造特色亮点,探索创新“工会+”劳动领域争议多元化解工作,逐步形成了“预商调裁诉援执”全链闭环、全域铺开、多元协同的工会新“枫”景,基本实现“小事不出会,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
以“防”为先,织起风险预警感知网
小李是我市一家国有企业下属公司员工,因丈夫是残疾人,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在读书,生活压力很大。她的现状被“越温暖·城市困难群众智能感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系统综合了多个部门的数据发出预警,提醒基层工会采取行动。
很快,在系统派发工单后,经基层工会走访核实,根据浙江工会困难职工家庭认定相关规定,将小李列为相对困难职工,并分别为其家庭发放了助学金和生活救助金合计近2万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李一家的经济压力。
“越温暖·城市困难群众智能感知”系统是绍兴市总工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的智慧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18个算法模型,网联66.4万个帮扶节点,实时感知全市133万职工群体,不仅能“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帮扶”,还能为广大职工“第一时间送技能”“第一时间送岗位”,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为更多职工送去温暖和希望。
为了更好加强风险预警,我市工会系统还持续扩大劳动关系监测点覆盖面,在全市建立劳动关系监测点1167个,排查劳动领域风险隐患674个。走进越城区群团活动中心,“枫桥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八字桥”联动平台的大屏幕上,不断跳动着越城区17个镇街劳动争议化解案件数量、风险化解率等实时数据。一张多元化解分析的饼状图清晰显示了当前劳动争议纠纷中占比较大的案件类型,为排解当下热点劳动争议纠纷提供决策参考。
“我们在重点企业和不同业态行业中,组建了一支684人的企业劳动关系信息员队伍,设立了企业劳动关系监测点400余个,每个监测点均有专人负责收集区域内职工就业、工资收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障、集体协商等情况。根据监测点指标数据,动态监测劳动关系的情况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重点区域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制订方案,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越城区总工会负责人说。
以“和”为贵,解开基层治理矛盾锁
“调解协议不得撕毁!”工会调解员周姣娥高声制止。
这一幕发生在2024年8月24日下午,在越城区仲裁委“八字桥”工作室调解员周姣娥的耐心调解下,职工周某苗与绍兴某建设有限公司终于就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一案达成一致意见,签订了调解协议,由该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前一次性支付给周某苗人民币85000元。
然而,就在调解员最后签字时,双方一言不合发生争吵,周某苗的代理律师一把抢过调解协议就要撕毁。调解员立刻高声制止,表示双方当事人都在场,代理律师无权自作主张。
因为她知道,此时协议一旦撕毁很难再次达成。调解员采取“背对背”调解法分别与双方沟通,最终达成一致,并在调解员的督促下,公司当天转账85000元给周某苗。
“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是“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也是我市工会系统探索“枫桥式”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的基本思路。在全市镇街层面,一个个像“八字桥”工作室这样的基层调解站所建立起来,打牢了基层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桩脚”,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为加强调解力量建设,各地总工会还配备了工会工作者、专职调解员和专业工会律师团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职工权益保障调委会等机构,加强专业化调解。今年8月底,诸暨市某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暨阳街道某村未支付8名“银发劳动者”工资18600元和垃圾清运车修理费用5123元。8名“银发劳动者”向多方反映该问题,均未得到有效解决,得知工会能为职工维权后上门求助。
诸暨市总工会职工权益保障调委会调解员宣大姐致电保洁公司与村干部10余次,将三方都请到总工会职工法律服务中心,面对面进行协商调解。最终签订了“保洁公司同意支付10000元人工工资及全部清运车修理费,剩余人工工资由村支付”的调解协议,两名情绪管理志愿者还提供了“点对点”跟进服务。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后,8名“银发劳动者”向职工权益保障调委会送去了调委会成立后的第一面锦旗。
今年以来,全市工会系统以“进得了站、说得了事、解得了结”为目标,推动103个镇街工会服务窗口进驻社会治理中心,实现劳动争议“一站化解、不出中心”,形成“首问负责制”和平台联合、信息联通、受理联动、案件联办、队伍联建“五联”工作制,多跨协同,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以“情”为链,架起服务职工连心桥
“有空调能吹凉风,有微波炉能热饭,工会的同志还给我们组织义诊活动……”前段时间,负责上虞区泾肖南路环卫工作的陈大姐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惊喜之余不忘把这个好消息及时分享给身边的同事。
陈大姐发现的地方,是上虞区道墟街道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也叫“越工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程是2024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
今年我市已完成10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新建24小时服务站点8家,并统一命名为“越工驿站”。站点基本都配备休息椅、饮水设备、空调、电源、医药箱、微波炉、无线网络等设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热饭、充电、饮水、如厕等服务。
“越工驿站”在我市串珠成链、聚链成网,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项暖心服务。今年“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期间,分布各地的“越工驿站”组织了健步走、普法维权、送爱心、送免费医疗等系列活动。暑假期间,多地还组织了青少年托管服务。
各地工会还结合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推出特色服务,打造“一品一站”。诸暨市总工会联合新农都公司、红叶经侦义警服务中心在“越工驿站”成立“矛盾调解服务站”;上虞区总工会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为环卫工人和快递小哥等群体提供相关政策解答与法律服务;嵊州市总工会通过探索“就业+联建”的发展新模式,与辖区爱心企业结对共建,聚焦“人才帮扶”,在服务站点内张贴周边企业招聘公告,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为更好服务群众,推动数字赋能,目前不少工会服务站点还配备了“公共法律服务柜员机”,在绍兴“职工之家”微信端设置了律师在线等模块,实现24小时服务“不打烊”。“八字桥”联动平台等线上解纷实现“一键直达”“一屏掌控”“一件事流转”。“工会服务职工法务云”在全市域推行,受到广大职工欢迎。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胡诚浩 编辑:徐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