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向纵深推进,传统空气治理手段的防治空间正在逐渐压缩,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持续深入探索长效机制,迎“蓝”而上,坚定推动环境质量提质进位,面对秋冬季节大气污染反弹高发的情况,守护“绍兴蓝”,全力攻坚克难,向治理“深水区”迈进。
结构性治理提“效力”
控制大气污染,需从源头用力。我国耕地有分布不均、面积小、分布散的特点,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秸秆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部分村民收割完作物后,常就地焚烧秸秆,由于其焚烧的随机性,难以事前预警,而村民无视规定擅自焚烧也时有发生。
为从源头控制污染,结构性优化资源利用,柯桥区兰亭街道试点“政府推动+村级联动+农户参与+企业合作”秸秆综合利用机制,回收的秸秆通过秸秆微贮技术,施以专用菌种,厌氧发酵后成为牲畜常规饲料,变废为宝,秸秆离田利用率达45%,可为农户节约10%饲料成本。
“秸秆其实是可转化利用的生物质资源。”兰亭街道叙兰苑农场基地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柯桥全年生产秸秆约5万吨,让农户自己处理,既低效又容易产生大气污染。今年叙兰苑农场基地投资80万元,引入机械设备,实现秸秆收集到制成有机肥的全流程处理技术,年可消耗秸秆1000吨,产出有机肥3000吨,为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找到一条绿色可持续的路子。
村民主动回收秸秆,用积分换农用物资。
对焚烧秸秆行为疏堵结合,全市已累计向农户发放禁烧告知书、倡议书125.17万份,开展禁烧秸秆倡议同时,在辖区建立村级秸秆收储点,成立秸秆收储分拣员队伍,并推出“粮票式积分券”,引导散小农户主动回收秸秆,将积分用于兑换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
由于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同根同源同过程”,传统高碳能源结构和高耗能、高碳产业结构性问题,违背了可持续和清洁生产的要求的同时,也为大气污染物指标反复异动留下结构性“病根”。
为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越城区富盛镇积极开展“低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由镇领导牵头,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属地村协同配合,对全镇范围的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
自2017年启动环境综合治理以来,富盛镇累计整治淘汰“低散乱污”企业156家,为高质量招商引资腾空间、挪场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盘活紧缺的厂房资源,引进总投资4.2亿元的各类产业项目7个、专精特新企业7家,为低污染、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科学治理需“智力”
“餐饮油烟污染是大气治理的难点,也是市民投诉的热点。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多方面损害,油烟净化器也需要及时清理。”柯桥蓝天商圈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队相关人员表示,通过“美丽码”平台,商户可以上传油烟净化器清洗记录,执法队员可以随时查看商户信息与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常态监管”形成一平台三端口的精细化管理闭环。
执法人员检查油烟排气设备。
餐饮排放作为城市面源污染之一,关乎居民健康与城市环境。自今年9月6日以来,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大力推广油烟在线检测系统,全市重点餐饮店安装油烟在线检测系统4266台,同比增加453.3%,其中10月份新增2334台。
“该系统可24小时远程动态监管餐饮油烟是否达标,也能够对油烟排放浓度和净化器运行状态、风机运行状态等指标在线监控。”该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多数商家在开门做生意的同时,容易忽视油烟净化器的耐久度随着时间磨损,对净化设备的损耗没有具体的概念,而在线油烟检测仪,可以对油烟排放浓度在平台实时显示,减轻油烟排放监管难度,提高治理自动化和精细化水平。
“经营户、食堂、烧烤摊”是三大重点油烟排放源,今年以来,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初步建立了全市25840家餐饮店、2355食堂、783烧烤店管控清单,58个露天烧烤重点管控区域,建立源头管控清单并落实清单式管控。
新昌潜溪美食广场作为油烟集中治理范点,在建设初期,便主动设计配套油烟系统,将零散的商户油烟经过统一收集后,进行二次处理再高空排放,实现统一安装、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统一清洗、统一监测。“油烟集成罩及油烟净化设施等餐饮设备占建设成本的15%,尽可能对方圆1公里范围的居民影响降到最低。”新昌县公共服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洪丹琴介绍。
餐饮业的油烟治理是长期工程,除对餐饮集中区域建立常态管理机制,落实专人动态化巡查以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对餐饮商户发放《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宣传手册》4万余份,进行普法宣传,变末端执法为源头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上门指导,不定期巩固治理成果,防止油烟污染问题反弹。
长效治理有“定力”
近日,绍兴市大气污染防治秋冬季攻坚行动部署会召开,会议充分肯定前期大气治理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同时会议也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到了最关键、最艰难的时刻。
有专家解释,之所以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是由于这个季节大气污染物受静稳、逆温、近地面风小等气象因素影响,区域扩散条件不利,容易出现污染物累积,从而出现大气污染局部反复现象。
为应对秋收农忙期,露天焚烧秸秆现象时有发生,大气污染治理观念还未深入部分农民心中的情况,除继续推进高空瞭望监控点发现日间秸秆火点,夜间借助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对重点乡镇、重要时段进行巡航监测,各属地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秸秆禁烧入户宣传,基本实现每家每户全覆盖,还与村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种粮大户均签订禁烧承诺书,引导支持种粮大户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空气质量核心区域秸秆100%离田。
执法人员下田间发放禁止焚烧倡议书。
随着年底到来,再次升温的旅游和餐饮行业也带来了近地污染物的堆积。街头烧烤摊有流动性强、隐蔽性大、时间灵活的特点,导致其成为城市管理与大气治理的顽疾,而餐饮店油烟净化设施清洗不规范,更是相关部门深化大气治理制度的攻坚方向。
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北海中队通过错时上门,避开顾客就餐时间,打卡式走访,将《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宣传手册》送上门,在传达大气防治知识的同时,为商家详细讲解油烟净化装置的清洗要求,通过油烟在线检测系统24小时监控,及时报错提交整改,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层层压实责任。网格员每日打卡,发现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到位的,提交限时整改后,对整改情况“回头看”的方式,确保餐饮油烟排放达标。
流动摊贩要堵也要疏,由于夜宵(烧烤)摊位点多面广,属地相关部门既合理引导,也严格执法。对此,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队沥海中队开启流动摊贩整治“亮剑行动”,先后劝导流动摊1072处,查扣流动摊197处。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发力,使辖区群众树立“保护大气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
“我们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督导巡查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保障工作。”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由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提供)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见习记者 吕逸航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