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8日下午,来自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的62岁榧农黄天明,站上了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讲坛,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走上“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发言席,向全球分享了中国农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
黄天明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言。(通讯员 孙梅 摄)
“村里最古老的香榧树,有1570岁。我们与古树的故事,从祖先迁居这里开始,经历了800多年66代,守护古树是我们的使命。如今,我们家族同时在守护这片古香榧林的有6代人,从青少年到壮年到老人,年龄最大的已有97岁。一年365天,我有200多天都在香榧林,除草、施肥、修剪,每天都要走1万多步……”现场,第一次出国的黄天明娓娓道来,讲述着占岙村世世代代守护古树的故事。
稽东榧王树。(记者 裘一倩 摄)
“2000年,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举行的那一年,我们遭遇了严重的台风暴雨。为了保护古树,我和村民们在风雨中抗争了一夜,回家后我得了重感冒。当时13岁的女儿写了一篇日记,她说:‘我很震撼,香榧树在爸爸的心目中就跟孩子一样重要,我以后也要好好守护它们。’”黄天明说。
800多年的守护传承,黄氏家族“长、占、望、朝、天、汉”等字辈族人,仍奋斗于各个领域,在古香榧生长的每一个环节里继续着守护的故事。如,现在辈分最高的黄长校擅长香榧种植,黄鲁根(朝字辈)是远近闻名的嫁接能手,黄天明擅长香榧病虫害防治,而黄望治擅长香榧销售,已经成为省香榧协会副会长,是远近闻名的“香榧大王”。
“我觉得这个发生在中国乡村的古树保护故事非常值得学习、令人印象深刻,在我们寻求可持续发展上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要向这位农人和他的家人学习,我也会把这个故事带回意大利,为我们的未来努力!”与会代表、意大利环境和能源安全部官员路易吉·拉蒂尼说。
古树名木是气候变化的忠实记录者,是映照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的镜子。国家林草局古树保护创新联盟专家组组长丛日晨说:“黄天明等农民保护古香榧树的乡村实践,让人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中国样本,这些古老的生命体中藏着气候的秘密,对开展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浙江现存古树名木27.5万株,其中香榧树最多,有8.3万株,而稽东是有名的“中国香榧之乡”,会稽山古香榧群更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记者 裘一倩 通讯员 孙梅 王伟峰 编辑:方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