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的虚拟人——艾老师
课件中的虚拟人——高二学生
近日,2024年浙江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教学活动评审及观摩活动在湖州市举行,绍兴市高级中学教师祁丹丹荣获一等奖第一名。
祁老师以“AI:未来进行时——人工智能发展下的职业规划和高中生涯探索”为题,别出心裁地“召唤”了虚拟的AI角色作为特邀嘉宾,让生涯规划与时代接轨,引发同学们对AI时代下的职业规划的新思考,让大家收获满满。
AI会不会
来“抢饭碗”?
在这堂课中,祁老师所制作的课件充满了科技感。其中最为代表性的是,课件中与同学们互动的研学老师“艾老师”、有疑问的美术生、高二学生以及能在自己写的书的封面上“侃侃而谈”的“李开复”都是AI生成的,再加上课件中所展示“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等具体案例,让同学们在震惊之余,感受到生活中人工智能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将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也对同学们的学业与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现在这批高中生出生在智能手机即将普及的年代。经过课前调查,61.6%的同学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仅有13.4%的同学对人工智能发展下的就业表示担忧,其余25%左右的同学则表示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到人工智能不仅会改变生活,也会影响大家未来的职业发展。”祁老师说。
哪些职业容易被AI替代?哪些相反?
有了一定的认知后,祁老师带领大家开启了“AI时代,职等你来”主题研学之旅,第一项研学任务请大家寻找容易和难以被AI替代的职业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通过ChatGPT4o进行的职业替代率预测数据、近五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六批次新职业摘录等材料,祁老师带领大家找到了答案:任务难度低、容易被重复、机械可替代、可用程序完成、较少需要社交的职业容易被AI替代,如数据录入员、收银员、制造业装配工、售货员、行政助理等职业;而专业要求高、人际社交多、情感理解和表达要求高、需要更多个性化和创造性、需要更多应变决策操作的工作岗位不容易被AI取代,如医生、律师、教育工作者、艺术家、护士、消防员等。
祁老师给同学们布置的第二个研学任务是,找出新职业所呈现出的对人的技术要求的新特点,从而帮我们找准未来的职业竞争力,即明白我们拿什么与AI竞争。从对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健康照护师等新职业的分析中,大家发现,其所需的技术在往高精尖层次发展,不能依赖机械,需要非程序化的综合决策能力,强调个性化定制,并体现跨专业融合化的特点。
如何在职业规划中考虑AI因素?
由此,祁老师总结出,AI发展下人类的职业竞争力主要在于人在社交情感上的优势无法被取代,同时我们职业发展方向应该朝着高技能、有创造力和决策力等方向发展,才更难以被AI淘汰。
那我们又该如何在自己的高中规划中更多考虑到AI元素,并落实到行动上呢?祁老师推荐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学者之一的李开复构建一个理论模型。该模型的X轴两端指向“低技能、程序化、缺乏创意、非决策”和“高技能、非程序化、有创意或决策力”;Y轴两端指向“弱社交情感”和“强社交情感”。由此,构建出了危险区、安全区、结合区、慢变区4象限,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自己的理想职业是否容易被算法淘汰,从而思考需要做哪些调整。
课堂上,有同学说通过这堂课的探索,明白了要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加强自己的社交锻炼,要学会运用AI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有同学表示要考虑更新自己的理想职业;有同学则坚定了自己的目标职业。同学们,面对AI发展,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新想法呢?
作者: 编辑:邵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