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今天,你“吃谷”了吗?

2024-11-16 17:09

来源:

今天,你“吃谷”了吗?

当然,此“谷”非彼“谷”,并非真的能吃进肚子里的粮食,而是现今年轻人的一种“精神食粮”——简单来说,就是周边产品。

如果同学们有留意,你们会发现最近绍兴的商圈里也开了不少“谷子店”。那么,“谷子”为何盛行?

“谷子”是个啥

“谷子”是英文单词“goods(商品)”的谐音翻译,原意是指与动漫、游戏IP相关的纪念品,如今特指以角色为中心,体积小、重量轻、材质不算昂贵的周边装饰品,比如角色立牌、铁皮徽章、亚克力摆件、拍立得卡片等小玩意儿。

这些“谷子”一般由动漫、游戏IP的出品方授权生产,有些会以盲盒的形式存在,原始定价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某种程度上,“谷子”被二次元爱好者们视为精神食粮。因此,“买谷子”的行为被形象地称为“吃谷”,售卖周边产品的商店被命名为“谷子店”。而那些买“谷子”的人聚集到一起,交流分享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圈子,也就是“谷圈”。

“谷子”入坑门槛低,如今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二次元实体商品品类。

“谷子”为啥火

今年,“谷子店拯救老商场”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谷子”文化开始正式走入大众视野。

那么,“谷子”为什么这么火?

在“谷圈”的人们眼里,“谷子”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情感的载体。每一个“谷子”都承载着自己对于某款作品、某位角色甚至作者的喜爱与认同。作品是虚构的,但“谷子”是可触碰到的实体,因此变成了连接虚拟与现实的纽带。

另外,“谷子”的价值多体现在展示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交价值。

大家在收集和分享“谷子”的过程中,围绕一个特定IP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小社群,每个人在社群里都有共同的爱好,分享也会更容易得到回应。

而“买谷”“晒谷”会强化自己的身份构建,进一步融入社群。

“谷圈”有“骗局”

不过,有些人闻到时下热门的“谷子”味,开始针对热衷于收集动漫周边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

通常的诈骗套路是这样的: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广告,以“品种全、价格低”为噱头,诱导大家上钩;之后再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未成年不得购买为由进行恐吓,声称若继续购买将会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影响父母声誉;恐吓和压力之下,有的同学会听从诈骗分子的建议,将钱款转至指定账户,以消除所谓的“法律责任”。

同学们因为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和防范意识,容易相信诈骗分子的谎言。所以,在混迹“谷圈”的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泄露自己的信息。

另外,“吃谷”“出谷”也要通过正规交易平台进行哦。

“谷圈”有“文化”

无论如何,“谷子”这个概念火了。

其实,“吃谷”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所进行的一种个人探索。大家愿意为二次元产品买单,是受市场影响的经济行为,更是文化力量的较量。

这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谷子”多以人物形象为核心,这些角色有着自身的魅力,大家可以从中汲取正向力量,在模仿和思考中形成人格、养成性情。

因此,在“吃谷”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取其精华”和“去其糟粕”。而讨论如何“吃谷”,也不仅仅是学生的话题,它开始成为一种代际交流的方式。

在线下的“谷子店”,中小学生和爸妈一起“吃谷”的场景并不少见。当然,“吃谷”请在自己喜欢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哦。

微点评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谷子”是一些同学的精神食粮,在“买谷”的过程中,可以正向引导自己的性情、理财头脑,甚至职业规划等。但请勿盲目跟风。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反诈、首都教育、央广网、澎湃研究所等)

作者: 编辑:邵正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